连旬烽火日东西,心若悬旌路欲迷。
借得茅檐聊寄啸,残宵风雨听鸣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译文:

连日来的烽火使得道路变得混乱,我的心也像旗帜一样悬挂在心中无法安定。我借了茅草屋檐下的地方,暂且寄居在此,希望能有所寄托。夜晚来临,风雨交加,只能听到鸡鸣声来陪伴我度过这个时刻。

注释:长泾村间:村庄之间。连旬烽火:连绵的烽火,表示战争不断。悬旌路欲迷:心绪纷乱,仿佛旗帜在风中飘摇,道路难以辨认。借得茅檐聊寄啸,残宵风雨听鸣鸡:在茅草屋檐下暂时居住,以抒发心中的苦闷。残宵:夜深的时候。风雨:自然景象,用来象征社会的不安定。鸣鸡:公鸡打鸣。赏析:这首诗是杜甫在战乱之中,流离失所时所写。首句“连旬烽火日东西”,直接点明战争的持续状态,使整个画面充满了战争氛围。接着,作者用“心若悬旌路欲迷”来形容内心的迷茫与焦虑。这里,“心若悬旌”形象地比喻自己的心情如同飘扬的旗帜,而“路欲迷”则表达了由于战争而导致的对方向和目标的迷茫。第二句“借得茅檐聊寄啸,残宵风雨听鸣鸡”,进一步展现了作者在困境中的无奈和孤独。他选择在简陋的茅草屋檐下暂栖,通过倾听风雨中的鸣鸡来寻找一丝慰藉。这里的“残宵风雨”不仅描述了自然环境的变化,也暗喻了社会环境的变化。整首诗情感深沉而细腻,通过描绘战争带来的影响和自身的感受,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巨大破坏。同时,它也展示了诗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