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十四五,亲从元公学。
吟风弄月时,每寻颜子乐。
洎乎廷臣荐,自谓学不足。
大贤出处心,翛然异流俗。
【译文】
我读程颢的年谱,程颢十四五岁就跟着程颐学习,当时他吟咏风月诗,经常寻访颜子乐。后来朝廷大臣推举他做官,他却认为自己学问不够而辞谢。大贤之人出仕与退隐,内心都与众不同,不受世俗的影响。
【注释】
伊川:地名,在河南洛阳附近,是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的故乡。
元公:指程颐。
吟风弄月:吟咏风月,即欣赏自然风光。
颜子:孔子的弟子曾参,字子渊,号颜氏,因居陋巷而名其居室为“陋”。后因以之比喻清贫的学者。
洎(jì):及,到。
廷臣荐:朝廷大臣推荐。
自谓学不足:认为自己的学问还不够。
大贤出处心:大贤之人出仕与退隐,内心都与众不同,不受世俗的影响。
【赏析】
此诗为宋人李焘所作《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中的一首。诗题一作《赠程元》,但诗中没有直接提到程元,而是通过程颢的事迹来间接表现对程元的敬仰。程颢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他的学问深厚,为人高洁,深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程颢的敬佩之情,同时也揭示了程颢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诗中描述了程颢十四、五岁时便跟随父亲程颐学习的情景,表现出他从小就对儒家经典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爱。接着,诗中提到了程颢在吟咏风月时,经常寻找颜子的乐,这里的颜子指的是孔子的弟子曾参,字子渊,号颜氏,因居陋巷而名其居室为“陋”,后因以之比喻清贫的学者。这两句描绘了程颢在学习和生活上的一种追求和境界,也体现了他淡泊名利的性格。
诗人提到了朝廷大臣推举他做官的事情,但他却认为自己的学问还不够而辞谢。这两句反映了程颢谦虚谨慎的品质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在古代社会,官员的选拔往往与个人的品德和才能有关,程颢能被推举为官,说明他在当时的社会中有着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然而,他却能够保持谦逊的态度,不骄不躁,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难得。这种品质不仅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和尊重,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诗中提到了大贤之人出仕与退隐,内心都与众不同,不受世俗的影响。这句诗深刻地阐述了程颢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他认为,无论是出仕还是退隐,都应该遵循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意愿。只有真正做到了这一点,才能够真正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这种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人们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这首诗通过对程颢的学习经历、人生态度以及人生哲学等方面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一位伟大思想家的形象和风采。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思想财富,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轨迹和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