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构垂翰墨,颇已坠箕裘。
日落西风来,书兴良悠悠。
龙蛇腕中入,波涛笔底流。
钟王忽在眼,慷慨慕前修。

杂兴

堂构垂翰墨,颇已坠箕裘。

日落西风来,书兴良悠悠。

龙蛇腕中入,波涛笔底流。

钟王忽在眼,慷慨慕前修。

注释:

杂兴:即随兴而作,不拘于一格的诗歌创作。

堂构:大宅院、书房。垂翰墨:指书写。颇已坠箕裘:已经衰微了。箕裘:古代一种礼制,天子诸侯有子,则以皮冠衣给其父母,以示尊敬。此处比喻自己的学问和品德。

日落西风来,书兴良悠悠:太阳落山,秋风拂面,我的读书兴趣也悠然而生。

龙蛇腕中入,波涛笔底流:笔法如同龙蛇般灵动,字里行间如波澜汹涌。

钟王:指钟繇和王羲之,都是书法大家。忽然在我眼前闪过,我不禁感慨万分,向往他们那种高超的书法艺术。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发诗人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书房的景象和自己的感受,表达了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痴迷和向往。

首句“堂构垂翰墨”,诗人用“垂翰墨”这个词语,形象地描绘了自己的书房环境。这里,“垂翰墨”不仅仅是指书房里摆放着笔墨纸砚这些常见的文具,更深层的含义是指书房中的文化氛围和历史沉淀。诗人以此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诗人用“颇已坠箕裘”来表达自己的感慨。这里的“箕裘”指的是古代的一种礼仪制度,天子诸侯有子,则以皮冠衣给其父母,以示尊敬。而在这里,诗人则用它来形容自己的学问和品德已经衰微了。这种对比,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成就的自豪,也透露出他对自己现状的担忧和不安。

诗人转入对书法艺术的描述。“日落西风来,书兴良悠悠。”这里,“日落西风来”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夕阳西下,秋风渐起,给人一种宁静、悠远的感觉。而在这宁静的环境中,诗人却产生了浓厚的读书兴趣,这是他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之情的自然流露。

诗人继续描绘他对书法艺术的热爱。“龙蛇腕中入,波涛笔底流。”这里,“龙蛇腕中入”形象地描绘了书法笔法的生动活泼,如同龙蛇般蜿蜒盘旋,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而“波涛笔底流”则进一步强调了书法的磅礴气势,如同大海波涛般汹涌澎湃,令人叹为观止。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书法艺术的向往和敬仰之情。“钟王忽在眼,慷慨慕前修。”这里,“钟王”指的是钟繇和王羲之两位书法大师,他们的书法技艺高超无比,被后人称为“钟王”。而“忽在眼”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大师的敬仰之情,仿佛他们的身影就在眼前,让人心生敬仰之情。同时,“慷慨慕前修”则表达了诗人对那些书法大师的敬仰之情,他希望能向他们学习,提升自己的书法技艺。

整首诗通过对书房环境和自己感受的描绘,以及对书法艺术的赞美和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