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殿生蒿莱,瓦矶变化成良材。文房珍玩何足道,盛衰贵贱亦幻哉。
谁人作砚供书契,云是帝鸿古遗制。琢玉奇珍祇饰观,澄泥别样夸新制。
避雍风宇古样镌,合欢秋叶新题签。小者文场便怀袖,大者椽笔挥云烟。
砚材百种此尤寡,陶质苍然古而雅。问年神雀五凤初,托地长生未央下。
当年立仗覆千官,此日抔泥出寒野。良工琢付识者藏,摩挲日久腾辉光。
储以水晶琉璃之宝匣,配以珊瑚翡翠之笔床。更闻此砚能发墨,濡染淋漓殊自得。
凹处犹馀士蚀痕,中央已没苔花色。君不见玉龙金凤铜雀台,于今无地无尘埃。
又不见离宫别馆三十六,望里莘莘走麋鹿。羡尔犹存历劫身,芸窗珍重伴词人。
他时携上通明殿,书遍吟毫五色新。
汉宫瓦砚歌
千年古殿生蒿莱,瓦矶变化成良材。文房珍玩何足道,盛衰贵贱亦幻哉。
谁人作砚供书契,云是帝鸿古遗制。琢玉奇珍祇饰观,澄泥别样夸新制。
避雍风宇古样镌,合欢秋叶新题签。小者文场便怀袖,大者椽笔挥云烟。
砚材百种此尤寡,陶质苍然古而雅。问年神雀五凤初,托地长生未央下。
当年立仗覆千官,此日抔泥出寒野。良工琢付识者藏,摩挲日久腾辉光。
储以水晶琉璃之宝匣,配以珊瑚翡翠之笔床。更闻此砚能发墨,濡染淋漓殊自得。
凹处犹馀士蚀痕,中央已没苔花色。君不见玉龙金凤铜雀台,于今无地无尘埃。
又不见离宫别馆三十六,望里莘莘走麋鹿。羡尔犹存历劫身,芸窗珍重伴词人。
他时携上通明殿,书遍吟毫五色新。
注释:
- 这首诗描述了一块古代的陶瓷砚台的故事。
- 千年古殿生蒿莱,瓦矶变化成良材。文房珍玩何足道,盛衰贵贱亦幻哉。这是说,这块古砚虽然历经千年,但依然完好无损,它就像一位经历了无数风雨的老者,依然坚强地站立在人们的书桌旁。
- 谁人作砚供书契,云是帝鸿古遗制。琢玉奇珍祇饰观,澄泥别样夸新制。这是在赞美这位制作古砚的人,他们像天上的凤凰一样高贵,他们的手艺也如同天上的月亮一样明亮。
- 避雍风宇古样镌,合欢秋叶新题签。小者文场便怀袖,大者椽笔挥云烟。这是在描述这块古砚的样式和尺寸大小,大的可以当作笔架使用,小的可以放在口袋里带着走。
- 砚材百种此尤寡,陶质苍然古而雅。这是在表达对这块古砚材质的赞赏,它的材质虽然多种多样,但只有这块砚台与众不同。
- 问年神雀五凤初,托地长生未央下。这是在询问这块古砚的年龄,据说它是从神鸟和五凤开始制作,一直流传到汉武帝时期。
- 当年立仗覆千官,此日抔泥出寒野。良工琢付识者藏,摩挲日久腾辉光。这是在描述这块古砚的制作过程,从一开始的泥土,到最后成为人们珍视的宝物,这中间经历了无数次的磨砺和考验。
- 储以水晶琉璃之宝匣,配以珊瑚翡翠之笔床。更闻此砚能发墨,濡染淋漓殊自得。这是在描绘这块古砚的功能和用途,它可以发出墨水,让人们写字更加流畅自如。
- 凹处犹馀士蚀痕,中央已没苔花色。这是在描述这块古砚上的瑕疵,但是这些瑕疵反而让它显得更加古朴和独特。
- 君不见玉龙金凤铜雀台,于今无地无尘埃。这是在感叹这块古砚的历史和价值,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份珍宝。
- 又不见离宫别馆三十六,望里莘莘走麋鹿。这是在描绘古代的繁华景象,但是这些繁华已经不复存在了。
- 羡尔犹存历劫身,芸窗珍重伴词人。这是在赞美这块古砚的坚韧和珍贵,它就像是一首诗歌,陪伴着那些文人墨客度过他们的一生。
- 他时携上通明殿,书遍吟毫五色新。这是在期待有一天能够将这块古砚带回皇宫,让它成为皇帝手中的宝贝,同时也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它的美丽。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块古代的陶瓷砚台,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文化的热爱和尊重。通过对这块古砚的描述和赞美,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古人智慧和技艺的敬佩之情,以及对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