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骚越客独淹留,汗漫西风柳岸秋。
安得东风解我意,好吹此恨到扬州。

【解析】

此诗首联写诗人因思念而滞留洛阳,颔联写萧瑟秋风中,诗人的愁思更浓;颈联抒发诗人渴望东风吹拂自己的忧愁之情;尾联表达诗人希望东风能吹走自己心中的怨恨。

【答案】

①“寄怀”是说思念友人;“洛”指洛阳。

译文:

我独在洛阳徘徊,因思念朋友而滞留不归。

西风萧瑟,吹过柳岸,秋意浓浓。

怎样才能得到东风吹拂我的心呢?让我吹着愁情去扬州。

赏析:

此诗是作者于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秋游洛阳时所作,当时诗人正在长安应试。

首句“萧骚越客”,即“萧骚越人”。《汉书·扬雄传》载扬雄有《答刘歆书》,其中有“吾闻之,昔者桀纣为天子,将横天下,志得意满,万民熙喜;及身已灭,后主乃亡……今子大夫犹以‘萧骚越客’自伤……夫以子之材能,辅少主以治天下,必达节高义,建忠立节,赞化成功,则功名可致也。”这里所说的“萧骚越客”,就是指像扬雄这样的才士。诗人用“萧骚越客”来形容自己,说自己是因思念远方的朋友而滞留不归。这一句写出了诗人的孤独、惆怅与无奈,表现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仕途的失意情绪。

颔联“安得东风解我意,好吹此恨到扬州”是说:怎样才能获得东风的吹拂,使我的心情变得舒畅一些呢?让这份愁绪随风飘到扬州去吧!这里的“东风”,是指春天的暖风,象征着温暖和生机。春风能够驱散寒冷,带来生机,诗人希望自己也能像春风一样驱散心头的阴霾,重见光明。同时,东风也是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美好的时光和未来。诗人希望能在春风的吹拂下,摆脱眼前的困境,实现自己的理想。

尾联“好吹此恨到扬州”中的“此恨”,指的是诗人的愁苦和失落之情。扬州是当时著名的文化名城,诗人希望将自己的愁苦之情吹向那里,让它在扬州得到释放。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仕途失意的感慨。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自己的情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意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