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婆娑天一涯,岁华虽晚不须嗟。
梅和雪折香盈手,橘带霜尝冷溅牙。
北户号寒虫唧唧,南荣向暖鹊楂楂。
闲愁触拨知何限?
落日闻吹出塞笳。
诗句输出:风物婆娑天一涯,岁华虽晚不须嗟。
译文:大自然的景色在广阔的天空中摇曳多姿,即便岁月已晚,也不必感叹。梅花和雪相互映衬,香气盈手;橘树被霜覆盖,品尝时冷气溅到牙齿上。北边的窗户号叫着寒冷的虫子,南方的阳光下喜鹊喳喳叫。
注释: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绘四季的变化和不同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岁月更迭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赏析:诗的开篇“风物婆娑天一涯,岁华虽晚不须嗟。”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一幅宏大的自然画卷。这里的“风物”不仅指自然界的万物,也包括了诗人的情感和心境。“婆娑”形容自然景物随风摆动的美丽景象,而“天一涯”则扩展了这种美景的空间范围,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加宏大而深远。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广阔视野,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时光流逝、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接下来的两句“梅和雪折香盈手,橘带霜尝冷溅牙。”则转向了具体的季节特色。诗人用“梅和雪”象征着冬天的美好与纯洁,而“香盈手”则形象地描绘了这些花朵带给人的愉悦感受。紧接着,“橘带霜”则是秋天特有的景致,橘子在秋霜的滋养下变得更加甘甜可口。然而,这两句虽然描绘了季节变换带来的美好,却隐含着一种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惋惜之情。因为即使是如此美好的自然景观,也终将在岁月中消失,成为过去。
最后一句“北户号寒虫唧唧,南荣向暖鹊楂楂。”更是将季节变化与自然环境中的生物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画面。北方的窗户传来寒冷的气息,而南方的阳光下,喜鹊们忙碌的身影充满了生机。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季节的变迁,还表现了不同环境下生命状态的差异。同时,“闲愁触拨知何限?落日闻吹出塞笳。”以“闲愁”作为结尾,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无论是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还是对于生活琐事的无奈,都在这一刻得到了抒发。而最后的“落日闻吹出塞笳”,更增添了一份壮阔和悲凉的氛围,使得整首诗的画面感更加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