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不见舞莱衣,反哺平生愿竟违。
三径闲花虫语吊,一楼书籍劫灰飞。
受恩欠债从今了,入地升天何处归?
留得左家娇女在,长随寡鹄哭灵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哭吕厚庵》。这首诗通过描写吕厚庵生前的境遇,反映了封建社会里士人的命运和遭遇。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画堂不见舞莱衣,反哺平生愿竟违。(注释:莱衣——古代的一种礼服,这里指吕厚庵的妻子。)
反哺——孝顺父母,此处用其意。
平生—一生,此指吕厚庵的一生。
愿竟违——愿望终于没能实现。
三径—三条小道,代指南唐王维的《画堂春·其一》中的“三径就荒”。
闲花—盛开的花。
虫语吊—有如虫在低语般地吊唁。
一楼书籍劫灰飞——书页被烧成了灰,如同劫后的灰烬一般。
受恩欠债从今了,入地升天何处归?(注释:从今——从此、以后。)
受恩欠债——受到恩惠但欠下债务。
从今——从此、以后。
入地升天——进入地下或天上。
何处归?——何处可以归去?
留得左家娇女在,长随寡鹄哭灵帏。(注释:左家娇女——即左氏之女,左氏,即杜甫的夫人弟妇,当时称杜甫为“杜工部”。)
长随寡鹄哭灵帏——长年跟随着孤零零的鹅一起哭泣。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悼念他的好友吕厚庵之作。诗中描绘了吕厚庵生前的情景,表达了对朋友不幸命运的同情和哀悼之情。诗的前两句通过描绘吕厚庵妻子去世后,他无法继续履行对妻子的孝道,表达了对朋友不幸命运的同情。第三四句则通过描绘吕厚庵生前的孤独和无助,表达了对他的哀悼和同情。最后两句则是表达了对他死后的思念和怀念。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含蓄,通过描绘吕厚庵的生平事迹,表达了对朋友不幸命运的同情和哀悼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里士人的命运和遭遇,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