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香斗室静于僧,午睡抛书坠枕棱。
诗兴忽来携杖出,青山一角柳梢登。
注释:焚香斗室(焚香的屋子),静得连僧都睡着了。午睡时抛书从枕上掉下来。忽然诗兴袭来,便拿起拐杖出外登山,只见青山之外,有柳树枝头挂着一串串嫩黄的新芽。
赏析:诗人在山林中,以“禅”为伴,与自然融为一体。他喜欢静坐,但更喜爱登山远足。此诗便是他在一天午后,在山林中散步时所写。前两句是写他静坐的情景;后两句是写他登山的情景。
“焚香斗室静于僧”,是说他在焚香斗室,静静地坐着。“午睡抛书坠枕棱”,是他午睡时,不小心把书掉到枕头棱角里了。这两句诗都是描写他在静坐时的情状。
第三句:“诗兴忽来携杖出”,是说忽然间诗兴来了,于是拿起拐杖就出了门。“诗兴”,指作诗的兴致。这里用一个“忽”字,说明他的兴致来得突然,好像有什么触发了他的诗兴一样。“携杖”,拿着拐杖走路,也就是外出走走看看的意思。
第四句:“青山一角柳梢登”,写的是他登上了山顶。“青山”,是远处的山,因为诗人站在高处,所以看那远处的山,只有一片青影而已。“柳梢”,是山上或河边的柳树,因为诗人站在高处,所以看那山上或河边的柳树,只有柳梢而已。这两句诗写的是他从山脚走到山顶的情形。
这首诗的意境很清幽。诗人坐在斗室里静坐,忽然诗兴来了,拿起拐杖就出门去登山。一路上,他看到了远处的青山和近处的柳树。这些景物都很美,但他的注意力并不在景物上,而是被一种诗意所吸引,所以他看到的景物都像是一首诗中的词语一样,都在他的脑海里回荡,使他产生了许多联想。这种情景是很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