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造茫茫杳无际,水国春阴真成例。今春气暖日光辉,天宇晶明覆海圻。
忽然一夜惊霹雳,惊蛰未到人悚惕。俗传四十九日乌,此语翁媪验历历。
漫天匝地苦淋漓,其状若何一数之。微如丝缕骤强弩,大过倾盆小漏卮。
日比卵黄壳遮隔,尾肖鳞甲片参差。陌上百花皆落魄,堤前万柳尽颦眉。
不履著久前后折,油伞淋多骨肉离。处处茅檐青笠盖,家家苔壁绿蓑披。
风似剪刀利何用,云如堆墨笨难移。吾淡由来多阴雨,困人无过今春苦。
除却深居简出入,觅食细民畏若虎。岂系娲皇炼未精,石塌天河注下倾。
估客货湿愁贸易,农夫种烂废〔耘〕耕。有时搔首仰问天,天何言哉惟默默。
回思旱魃□为灾,穿墟伐冢搜之急。即今甚雨正需之,千金燕市求不得。
转辗咨嗟叹奈何,世间真个苦人多。夜来愁□滴欲碎,挑灯作此当悲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七七苦雨行》。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析和赏析。

诗句解读:

1. 大造茫茫杳无际,水国春阴真成例。

  • 注释:”浩渺无边”意味着天地之广,无法测量。”水国之阴”暗示了春天雨水带来的湿润和阴沉的气氛。
  • 赏析:开篇即描绘出一种广阔的自然景象,强调自然界的巨大与变化无常。

2. 今春气暖日光辉,天宇晶明覆海圻。

  • 注释:这里的“今春”指的是诗人所经历的特定春季,“气暖日辉”形容天气温暖且阳光明媚。“天宇晶明”则形容天空明亮清澈。
  • 赏析:诗人通过描述这个季节的气候特征,为接下来的描写做铺垫。

3. 忽然一夜惊霹雳,惊蛰未到人悚惕。

  • 注释:“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春天到来,但通常不会在此时出现雷声。
  • 赏析:“惊霹雳”形象地描述了雷声的突然和强烈,而“人悚惕”表达了人们因雷声而产生的恐惧和不安。

4. 俗传四十九日乌,此语翁媪验历历。

  • 注释:“四十九日乌”是一种迷信的说法,认为雷声会在雷雨前四十九天响起,以预示即将来临的大雨。
  • 赏析: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典故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深度,同时反映出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和迷信。

5. 漫天匝地苦淋漓,其状若何一数之。

  • 注释:“漫天匝地”形容雨势之大,几乎无处不在。“苦淋漓”形容雨水打在身上的感觉,非常痛苦。“数之”表示难以计数。
  • 赏析:通过强烈的视觉和触觉描述,诗人传达出这场雨的强大和人们的不适。

6. 微如丝缕骤强弩,大过倾盆小漏卮。

  • 注释:“丝缕”形容雨丝细小,“强弩”比喻强大的雨势。“小漏卮”则是用来形容雨水虽然大,但不像倾盆那样直接泼下。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雨水的密集和力量,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这种天气的感受。

7. 日比卵黄壳遮隔,尾肖鳞甲片参差。

  • 注释:“卵黄壳”比喻雨水像保护壳一样遮挡着地面,“鳞甲片”则形容雨水打在物体上留下的痕迹像鳞片甲壳一样交错排列。
  • 赏析:通过对雨滴形状的生动比喻,诗人展现了雨的形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8. 陌上百花皆落魄,堤前万柳尽颦眉。

  • 注释:“陌上”指的是田间小路,“百花”指各种花朵,“落魄”形容花朵被打湿后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堤前”指的是河流旁边的路,“万柳”指的是成千上万的柳树,“尽颦眉”形容柳树因为雨水而皱起眉头,显得无精打采。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雨水对植物的影响,使原本生机勃勃的景色变得凋零,反映了自然界的生态变化。

9. 不履著久前后折,油伞淋多骨肉离。

  • 注释:“不履著”意思是鞋子被雨水浸湿后变重,“前后折”形容鞋子因承受重量而变形。“油伞淋多骨肉离”则是指油纸伞被雨打得透湿,上面的骨头和肌肉都分离开来,形象地描述了雨伞的脆弱。
  • 赏析:通过对鞋和油伞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恶劣天气下人们生活困苦的同情。

10. 处处茅檐青笠盖,家家苔壁绿蓑披。

  • 注释:“处处”和“家家”表明这种情况在每个地方都存在。“茅檐青笠”指的是简陋的屋顶上的青瓦和戴在头上的帽子,用来挡雨。“苔壁绿蓑披”则是指墙壁长满了苔藓,而人们则披着绿色的蓑衣来避雨。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农村地区因连续降雨而导致的生活环境恶化,突出了农民的艰辛。

11. 风似剪刀利何用,云如堆墨笨难移。

  • 注释:“风似剪刀”形象地描述了大风的力量,仿佛一把锋利的剪刀。“云如堆墨”则是将云比作一堆墨汁,难以移动。
  • 赏析:通过比喻,诗人表达了对狂风暴雨无情破坏的自然力量的感叹。

12. 吾淡由来多阴雨,困人无过今春苦。

  • 注释:“吾淡”指作者自己,“由来”表示自古以来,“阴雨”指连绵不断的雨。“困人无过今春苦”则是指今年春雨特别大,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 赏析: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自己经历的连绵细雨的感受,强调了这种天气给人们生活造成的不便和困难。

13. 除却深居简出入,觅食细民畏若虎。

  • 注释:“除却”表示除此之外,“深居”指的是住在高处或深处的地方。“简出入”则是指出门的次数较少。“畏若虎”形容百姓对官府的恐惧程度如同面对野兽一般。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官府对百姓的压迫和勒索,以及对民间生活的严重影响。

14. 岂系娲皇炼未精,石塌天河注下倾。

  • 注释:“娲皇”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女娲氏,“炼未精”形容她炼石补天的功夫还不够精湛。“石塌天河”则是指石头砸断了天上的天河。“注下倾”则是指天河的水倒灌下来。
  • 赏析:这句诗通过神话元素展现了洪水泛滥的壮观场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灾害的担忧。

15. 估客货湿愁贸易,农夫种烂废耘耕。

  • 注释:“估客”指的是商人,“货湿愁贸易”形容商人因为货物潮湿而担心生意受影响。“农夫种烂废耘耕”则是指农民因为田地淹水而无法耕种。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商人和农民因灾害而陷入困境的场景,反映了社会的贫富差距和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

16. 有时搔首仰问天,天何言哉惟默默。

  • 注释:“搔首仰问天”形容人们面对自然现象时的困惑和无奈。“天何言哉惟默默”则是指天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人间的变化。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现象无能为力和感到孤独无助的心情。

17. 回思旱魃□为灾,穿墟伐冢搜之急。

  • 注释:“旱魃”指的是干旱时出现的怪物或象征,“□为灾”表示旱魃肆虐造成了灾害。“穿墟伐冢搜之急”则是指搜寻那些被旱魃破坏的村落和坟墓。
  • 赏析:诗人回顾了旱魃造成的灾难,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破坏力的感叹。

18. 即今甚雨正需之,千金燕市求不得。

  • 注释:“即今”指现在,“甚雨正需之”表示现在的雨正是需要的时候。“千金燕市求不得”则是指即使花费千金也要从市场上买得到好木材来造船,形容对好木材的需求非常迫切。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对优质木材极度匮乏的无奈和紧迫感。

19. 转辗咨嗟叹奈何,世间真个苦人多。

  • 注释:“转辗咨嗟叹奈何”形容人们在面对困境时辗转反侧、哀叹不已。“世间真个苦人多”则是指世界上苦难的人很多,表达了对人们不幸命运的同情。
  • 赏析:这句诗概括了诗人对人间苦难的深刻感慨和同情。

整体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连绵不断的春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困扰和不便,展示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怀。整首诗以自然现象为载体,通过对风雨、农作物、人们的生活状态等细节的刻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手法,将自然景观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类的情感和动作,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同时,诗人对自然灾害的反思和对人类苦难的关注,也体现了他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