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纲秽浊煽腥闻,只手回天未可云。
九死蛮荒无后悔,一生元气在斯文。
淋漓大笔推原道,衰朽残年恋故君。
秕蠹不除千古恨,英灵常峙岭头云。
【注释】
唐纲:唐玄宗的年号。秽浊:指政治黑暗。煽腥闻:比喻奸佞当道,祸国殃民。只手回天:意谓仅凭一人之力挽回时局,难成大功。九死蛮荒:形容身临险境,九死一生。无后悔:没有遗憾。元气:指人的精神和生命力。推原道:追溯道理的本源。衰朽残年:形容自己年老力衰,已不能有所作为。恋故君:怀念旧君主。秕蠹:蛀虫,比喻奸佞小人。英灵:英雄的气概和精神。
【译文】
唐高宗时期,奸臣当道,政治腐败黑暗,但有志之士却能挺身而出,扭转乾坤。在艰难困苦、九死一生的情况下,他们毫无怨言,因为他们坚信真理的力量和自己的正义事业。他们用笔蘸满热血,挥洒着对天地间万物的热爱之情,以笔代剑,抨击奸邪,歌颂正义。尽管年事已高,但他们仍然怀着报国之志,为理想而奋斗。那些奸佞小人被扫除后,人们终于看到了久违的清明政治,国家逐渐走向繁荣昌盛。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唐宪宗元和六年(公元811年)至九年(公元814年)间所作。当时唐王朝政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诗人目睹这一切,内心愤懑不平,遂写此诗,表达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全诗四句,前两句写奸佞当道,政治黑暗;后两句写有志之士不畏艰险,敢于斗争。“九死蛮荒无后悔”,是诗人对自己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豪迈情怀的高度概括。
首联写奸佞当道,政治黑暗。唐玄宗末年,由于宠信杨贵妃及其兄弟杨国忠、杨玉环等,造成朝廷内外一片混乱。诗人对此深感忧虑,但又无能为力。这一句是说,有志之士虽身处逆境,仍不悔其志。
颔联写有志之士不畏艰险,敢于斗争。他们身处困境,九死未悔,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信念是正确的。即使到了生命的尽头,也依然保持着对正义的追求和信仰。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有志之士高尚品质的赞美。
颈联写他们用笔蘸满热血,挥洒着对天地间万物的热爱之情,以笔代剑,抨击奸邪,歌颂正义。诗人用“推原道”“恋故君”来表现他们对正义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崇高理想。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有志之士的敬佩之情。
尾联写奸佞小人被扫荡之后,人们终于看到了久违的清明政治,国家开始走向繁荣昌盛。这是对诗人美好愿景的描绘。
整首诗通过对有志之士的描绘,展现了他们不畏艰险、敢于斗争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政治清明、国家繁荣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