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卒青冈尽倒戈,功成天幸论非苛。
一呼岂料真移陈,万骑谁教竟渡河。
儿辈逡巡原愕眙,中军谈笑故婆娑。
深谋终许桓宣穆,惭恨犹嫌客气多。

【注释】

仓卒:匆忙。青冈:地名,在今山东兖州一带。移陈:改变旧习。一呼:一声召唤。万骑:指军队。逡巡:迟疑不决的样子。中军:主帅的营帐。桓宣穆:三国时期魏国大将司马懿(字子午,号仲达),封宣王,故称桓宣穆。深谋:周密的谋略。惭恨:惭愧和遗憾。客气:虚礼。

【赏析】

《读史》是唐代杜甫的一首七律。此诗前四句写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叛军攻陷长安时,诗人在灵武见肃宗与群臣议事的情景。后四句写唐肃宗对诸将赏罚不均、赏多罚少的情况,并抒发了诗人自己因功而受到猜疑的感慨。

首联“仓卒青冈尽倒戈,功成天幸论非苛。”是说仓促之间,青冈城的士兵纷纷放下兵器,投靠唐朝。这是因为天宝十四载,发生了一场内讧,太子李亨(即肃宗)发动政变,杀尽了拥兵自重的杨国忠父子,平定了这场祸乱。由于叛军首领安禄山已死,叛乱被平定,肃宗自然感到高兴,认为这次事变没有发生大的变乱。这一句是议论,也是叙事,同时,还暗含着诗人自己的感慨——他为朝廷的转危为安感到庆幸。

颔联“一呼岂料真移陈,万骑谁教竟渡河。”是说叛军统帅哥舒翰在潼关大败,退守青冈城,这时叛军统帅安庆绪也率部来攻,但未得逞。诗人以为这一仗的胜利,完全是偶然的。其实,这是唐肃宗命郭子仪率朔方节度使之兵进至河渚,又令回纥可汗率其部众助战,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两句是叙议结合,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肃宗赏罚不明的不满之情。

颈联“儿辈逡巡原愕眙,中军谈笑故婆娑。”是说将士们疑虑重重,不知如何是好;而主帅则谈笑自如。诗人用“逡巡”、“故婆娑”等词语,描绘出一幅紧张而又轻松的画面,使人感受到将士们的茫然无措和主帅的从容不迫。这一句是叙事,同时也是议论。

尾联“深谋终许桓宣穆,惭恨犹嫌客气多。”意思是说: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终于承认了诸葛亮的深谋远虑。但是,对肃宗的猜忌之心仍感惭愧,因为肃宗对自己的猜忌太多。这一句是抒情,同时又是议论,表现了诗人对肃宗的不满情绪。

全诗语言质朴平易,叙事清楚明白,议论精辟深刻,是杜甫咏史诗中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