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游徐无,绝顶峰上头。登峰更宿峰之楼。下视众山皆培塿,疑是银涛千里翻清秋。
今复跻天桥,危坐入东海。飘飘心迹真仙宰。沧波万叠涌艨艟,又疑云烟出没笼崴嵬。
西送月无痕,东瞻日初浴。除却升沉赤白丸,惟有滉瀁一色连天绿。
仰寥泬,俯幽宫。神不可召,蠡不可穷。但学谢安石,悠然云海中。
不学郭璞狂,浪说蹄涔同。我心先为坡仙得,走笔大书示二客。
兹游奇绝冠平生,一言能抵千行墨。涯涘渺不见,仙药安可期?
放怀且迈洪流外,看作桑田未变时。
【注释】
徐无:山名,在今安徽省境内。
绝顶峰:即天柱峰,在黄山西海中。
银涛:形容水势如银浪翻滚,这里指黄山的温泉瀑布。
培塿:土石小丘或土堆。
银涛千里翻清秋:意译为黄山温泉瀑布飞流直下,犹如万顷碧波翻腾在清凉的秋空。
跻天桥:攀登天都峰。
沧波万叠涌艨艟:意为浩荡的江水层层起伏,波涛汹涌。
云烟出没笼崴嵬(wēi wéi):云雾缭绕,时隐时现。
升沉赤白丸:意译为日月升降,盈亏变化。
滉瀁(huàng rù)一色连天绿:意为天空一片青翠。滉瀁,水波闪烁貌;连天绿,形容山峦连绵,绿树成林。
寥泬(liáo xiū):空旷寂静。
幽宫:深宫,宫殿。这里指高耸入云的山峰。
神不可召:意译为神仙也难以招唤降临。
蠡(lí):古代传说中的大鱼,这里比喻大海。
郭璞狂:指东晋学者郭璞好谈玄学,狂妄自大。
蹄涔(tí chén):小水洼,比喻微小之事。
坡仙:指宋代诗人苏轼。
兹游奇绝冠平生:此游览经历奇特非凡,胜过平生所有的经历。
一言能抵千行墨:意译为一句话可以写尽千行的诗句。
涯涘(yá sì):边际。
桑田未变时:意译为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不变的是天地间的自然景象。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黄山天都峰后的即兴之作,抒发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叹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堪称佳作。
首句“我曾游徐无,绝顶峰上头。”开篇便点明自己游览过徐无山顶,表达了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接着第二句“登峰更宿峰之楼。”进一步描绘了自己攀登高峰的经历,展现了一幅壮美的山水画卷。第三句“下视众山皆培塿,疑是银涛千里翻清秋”则是从高处俯瞰,将众山比作小丘或土堆,仿佛看到了一条银光闪闪的江河在秋日的清澈天空中翻腾,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
第四句“今复跻天桥,危坐入东海”,则转向描写自己再次登上天都峰的情景,以“危坐入东海”来形容自己心境的高远和超然。第五句“飘飘心迹真仙宰”则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超脱与洒脱,仿佛成为了仙人般的存在。
第六句“沧波万叠涌艨艟,又疑云烟出没笼崴嵬”则继续描绘了眼前的壮丽景色,以“沧波”、“云烟”、“出没”等词语生动地勾勒出了山间云雾缭绕、变幻莫测的景象。
第七句“西送月无痕,东瞻日初浴”,则是从时间上描绘了日出和日落的景象,以“送月”、“瞻日”等词语增添了诗歌的动态感。而第八句“除却升沉赤白丸,惟有滉瀁一色连天绿”则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心境,以“升沉”、“滉瀁”等词语暗示了自己内心的平静与淡然。
第九句“仰寥泬,俯幽宫。神不可召,蠡不可穷”则是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来表达自己的豁达胸怀。而第十句“但学谢安石,悠然云海中”则是以学习晋朝名士谢安的悠然自得来表达自己的志向。第十一句“不学郭璞狂,浪说蹄涔同”则是以批评郭璞的轻狂来表明自己的谦逊态度。第十二句“我心先为坡仙得,走笔大书示二客”则是以苏轼的豪放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最后一句“兹游奇绝冠平生,一言能抵千行墨。涯涘渺不见,仙药安可期?”则是总结此次游览经历之奇妙,并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期望。整首诗既有细腻的描写,又有深刻的寓意,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又展现了他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