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有同声和,人皆雅量宜。
共兹三不朽,结作两相思。
华表仍归鹤,兰亭欲附椑。
春蚕虽已老,犹自有馀丝。
译文
为梅澥题的扇子,我打算殉葬。
诗有同声共鸣的人,人们都有雅量。
我们共同追求的是三不朽:
结作两相思。
华表仍归鹤,兰亭欲附椑。
春蚕虽已老,犹自有馀丝。
注释
- 为梅澥题的扇子: 这里指的是诗人为朋友梅澥(或称梅涧)所写的扇子。梅涧是唐代诗人之一。”梅澥”可能是对梅涧的一种别称或者亲昵的称呼。
- 人皆雅量宜: 这里的”人”指的是梅涧。”雅量”意味着高尚的品格和宽广的胸怀。”宜”表示适合,恰当。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认为梅涧具备高尚品格和宽广胸怀的观点。
- 三不朽: 这是儒家思想中的一种观念,指人的言行、品德、精神可以超越生死。
- 结作两相思: “结作”可能是指通过某种方式(比如写诗、绘画等)来表达思念之情。”两相思”则表明了诗人与梅涧之间深厚的友情。
- 华表仍归鹤,兰亭欲附椑: 这两句诗借用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两个意象。”华表”是一种古代建筑物的柱子,上端有鸟兽雕刻,常用来象征高洁。”鹤”在这里象征着长寿和纯洁。”兰亭”则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也用来象征高雅的文化氛围。”椑”是一种古代的车轴,这里可能是指一种文化的象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梅涧的深厚友谊和美好祝愿。
- 春蚕虽已老,犹自有馀丝: 这句诗用春蚕作比,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梅涧的深厚情感。春蚕在生命周期结束时,其身体内部仍然残留着丝,象征着生命力的延续。诗人通过这个比喻,表达了对梅涧生命虽然终结但精神永恒不变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