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外湿云流,马上经行取径幽。
梵宇飞空攒宝树,灵湫不泄守潜虬。
度生谁出三千界,回首重来廿四秋。
半日偷闲聊共适,老僧酬应未曾休。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普陀山寺时所写。首联“普陀山外湿云流,马上经行取径幽”,写自己从山脚到山顶一路上的所见所感。普陀山位于杭州湾东南,为舟山群岛中最大岛,主峰佛顶山上,有著名的普济寺。普陀山多云雾,故有“普陀佛国”之称。诗人由普陀山出发,一路经过山脚下的村庄,来到山上,只见山外雾气缭绕,山间小路曲曲弯弯。

第二联“梵宇飞空攒宝树,灵湫不泄守潜虬”。此联描写了普陀山寺院的壮丽景象和佛教文化氛围。“梵宇飞空”指的是寺庙的建筑宏伟壮观,高耸入云,仿佛在天空中飞翔;“宝树”则是指寺庙周围生长着各种珍贵的树木,这些树木都是佛教的吉祥象征。而“灵湫”则是指山间清澈见底的湖泊,湖水常年不涸,象征着佛教的慈悲与智慧。

第三联“度生谁出三千界,回首重来廿四秋”。这里,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经历与人生的起起落落,表达了一种感慨。“度生”是指修行、教化众生的过程;“三千界”则是指宇宙中的无数个世界;“回首重来廿四秋”则是指诗人回想起自己过去的岁月,感叹人生如梦,世事沧桑。

第四联“半日偷闲聊共适,老僧酬应未曾休”。这是诗人对普陀山僧侣的赞美。他在这里与僧侣们一起度过愉快的时光,享受着宁静和平和的生活。而老僧们则始终保持着虔诚和谦逊的态度,对待信徒如同亲人一般。

全诗通过对普陀山景色的描绘和对僧侣们的赞颂,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崇敬之情以及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