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阴老绿渐婆娑,瑟瑟西风动远柯。
红杏醉醒芳草地,绛霜飞断洞庭波。
珊瑚成树终能朽,锦字题笺竟不磨。
莫道昨宵霜意重,杜鹃啼血五更多。
红叶四首
墙阴老绿渐婆娑,瑟瑟西风动远柯。
红杏醉醒芳草地,绛霜飞断洞庭波。
珊瑚成树终能朽,锦字题笺竟不磨。
莫道昨宵霜意重,杜鹃啼血五更多。
注释:
- 墙阴: 指在墙上的影子。
- 红叶四首: 诗人以《红叶四首》为题,这是一首咏红叶的诗。
- 瑟瑟西风: 形容秋风声如瑟瑟般凄凉。
- 红杏: 红色的杏花。
- 醉醒: 形容红杏花开后落时的景象。
- 绛霜: 红色或深紫色的霜,通常用于比喻晚霞。
- 洞庭波: 指的是洞庭湖中的波浪。洞庭湖是中国古代的大湖,位于湖南省。
- 珊瑚成树: 用来形容红叶如同树上结满了珊瑚。
- 锦字题笺: 指用精美的纸张书写的书信。
- 莫道: 不要说。
- 昨宵: 昨夜。
- 霜意重: 形容昨晚的霜降很冷。
- 杜鹃啼血: 杜鹃鸟的叫声悲切,常用来象征哀伤。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秋天的自然景观和诗人的情感世界。前两句“墙阴老绿渐婆娑,瑟瑟西风动远柯”描绘了一幅秋天景象:墙角的老树叶子随风摇曳,远处的树木也被秋风吹得摇摆不定。接着,“红杏醉醒芳草地,绛霜飞断洞庭波”又展示了红杏花开后的美景:红色的杏花在草地上显得格外娇艳,而红色的霜像一条条彩带飘洒在湖面上,使湖水仿佛断开了。这些自然景观都充满了诗意和情感色彩。
诗的最后两句“珊瑚成树终能朽,锦字题笺竟不磨”表达了一种哲理性的思考:即使是最珍贵的珊瑚树最终也会腐朽,而一封美丽的信纸却永远不会磨损。这既是对自然法则的感叹,也可能是对人生无常的一种哲学思考。最后一句“莫道昨宵霜意重,杜鹃啼血五更多”则将这种感慨推向高潮,诗人用杜鹃啼血的形象来表达内心的悲痛和不安,同时也暗喻着诗人对即将来临的冬天的预感和不安。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哀愁和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