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展卷瞻遗像,今日停车谒旧祠。
有命不因廷杖死,无人敢向逆鳞披。
左迁再起心逾壮,遗嘱千言我亦悲。
宿望诸公空袖手,欷歔碑记又何为。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主要内容,然后逐句分析诗歌中的艺术特色,最后根据诗句内容概括作者的情感。
本题要求赏析诗歌中的语言表达技巧,“昔年展卷瞻遗像,今日停车谒旧祠”一句中“昔日”“今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对杨椒山先生的深切怀念;“有命不因廷杖死,无人敢向逆鳞披。”一句中“有命”“无人”,突出了朝廷的无情与个人的无助,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愤慨;“左迁再起心逾壮,遗嘱千言我亦悲。”“左迁再起”,用典,指贬谪后复出,也指被贬谪后又重新任用;“宿望诸公空袖手,欷歔碑记又何为。”一句中用“袖手”和“欷歔碑记”两个成语,既点明了作者的感慨,又写出了作者落寞的心情。
【答案】
译文:
以前曾读先生遗作,今天特地来此祭拜祠堂。
当年受刑时没有死于杖下,如今无人敢于触及他的尸体。
从贬谪后又再度被起用,心中更加坚定信念;遗嘱里说千言万语,我也有悲痛之感。
希望诸君能有所作为,但你们只是空手而归,悲伤地为碑铭立文。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得知杨椒山去世的消息,特意到其故居祭拜时所写。全诗通过对比、用典、借代等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杨椒山先生的深切怀念和对其遭遇的同情。首联“昔年展卷瞻遗像,今日停车谒旧祠。“两句以“昔年”和“今日”形成时间上的对比,表现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第二联“有命不因廷杖死,无人敢向逆鳞披。”两句用典,“廷杖”是古代的一种残酷的刑罚,“逆鳞”是龙之最忌之物,这里比喻杨椒山的死因非人所赐,而是天意难测。第三联“左迁再起心逾壮,遗嘱千言我亦悲。”两句写自己被贬后再起,心情更加坚定,同时感叹杨椒山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内心充满悲伤之情。尾联“宿望诸公空袖手,欷歔碑记又何为。”两句用典,“宿望”意为长久的愿望或期望,“袖手”意为袖手旁观,这里指希望诸子们能够有所作为。“欷歔碑记”即“欷歔涕泪”,意思是悲伤地为杨氏墓碑立文,表现了诗人对杨椒山的无限怀念及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