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三月正春深,天气清和乍可心。
我到南宫归未晚,庭槐旬日绿成阴。
【注释】
出闱(yǐ)偶成:考试结束偶然写成的诗。简时两峰:简,信函;两峰,指友人王简栖。
【赏析】
此篇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诗人在京城中春天三月里的心情和感受;颔联点明“我”到京后的情况及所居之处;颈联抒发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之情,也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无奈与失望;尾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问候与关心,也抒发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情绪。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
京华三月正春深,天气清和乍可心。
我到南宫归未晚,庭槐旬日绿成阴。
【注释】
出闱(yǐ)偶成:考试结束偶然写成的诗。简时两峰:简,信函;两峰,指友人王简栖。
【赏析】
此篇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诗人在京城中春天三月里的心情和感受;颔联点明“我”到京后的情况及所居之处;颈联抒发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之情,也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无奈与失望;尾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问候与关心,也抒发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情绪。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
【注释】 造化:自然现象和规律。无停息:没有停止,永恒不断。乘除:指年岁的增长和减少。改岁年:更替岁月。东风:春风。先入律:早春的风已吹动万物。星纪:星宿名,属二十八星宿之一。周天:环绕天一周。爆竹:放鞭炮。宣阳气:驱散阴寒,招来阳气。椒花:花椒花。启寿筵:开启寿宴。北堂:旧时指正室,这里指家中主妇所居之处。春正永:春天长久。槐荫:槐树遮荫。庭前:庭院里。 【赏析】 《元旦》是一首七言诗
梅澥先生赠送的柳条已经种在小园中,长得郁郁葱葱。枝条分布均匀,扶疏向门,分不出长短。春风已将柳枝的腰肢瘦削,眉间的愁苦也随风而去,消散了。柳长丝长,空余下缕缕的思念,不知向谁倾诉。 【注释】 梅澥:人名,此处泛指赠送者。柳:柳树。小园:庭院。分条:柳条分散。宁计尺:不计算尺码。扶干恰当门:柳树枝条向上生长,恰与门框相配。腰减春风力:形容柳枝的细弱。故国魂:旧时的祖国之情。长丝空缕缕:长长的柳丝
下面是诗句、翻译和注释的详细信息: - 诗句:吾师在何处,景仰属灵皋。 - 译文:我的老师在哪里?我景仰他就像敬仰神灵一样。 - 注释:灵皋:比喻高尚的地方或境界。 - 赏析:诗人通过询问自己的老师身处何方,表达了对老师的敬仰之情。同时,“景仰属灵皋”这一表述,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学问、道德等方面的追求与向往。 - 诗句:品格兼金玉,文章间雅骚。 - 译文:品德高尚如同金玉一般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和赏析作品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丁丑举一子为亡弟盈出继”要求是“对下一句的诗句进行解释,并加上注释”,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分析诗歌的具体内容,最后按要求写出赏析。 诗中前两句“庭前荆树夥,荣落两暌违”,意思是庭院前的荆树繁茂,却因主人外出而枯萎凋零,这是比喻兄弟之间因故分离。后两句“既得亲枝共
昔读天台赋,知君实象贤。 金声堪继响,珠彩定惊筵。 吐凤休还笔,敲门不弃砖。 鸳针须自有,何事倩人传。 注释: - 昔读天台赋:指的是曾经读过《天台赋》,这是一篇描写神仙隐居之地的文学作品。 - 知君实象贤:通过阅读这篇赋文,你确实展现了像神仙一样的贤德。 - 金声堪继响:比喻你的才华如同金子一样珍贵,足以让人赞叹不已。 - 珠彩定惊筵:形容你的才华和品德,足以让整个宴会都为之震撼。 -
诗的逐句释义: 天地自空阔,风云无尽期。 注释: - 天地自空阔:表达了一种宏大、空旷无垠的景象。 - 风云无尽期:暗示了时间的无限和变幻。 春华冒寒发,野马相息吹。 注释: - 春华冒寒发:春天的花朵不畏严寒,努力绽放。 - 野马相息吹:比喻人或事物在某种环境下休息、恢复生机。 人事终成故,生机日出奇。 注释: - 人事终成故:人生的变迁最终会回归到起点。 - 生机日出奇
注释: 生徒已寥落,心事可胜叹。 知己复谁许,小才犹见难。 闲云思旧雨,秋气感幽兰。 翘首家山外,应多怨暑寒。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以抒发诗人孤寂落寞之情为主题。 首联“生徒已寥落,心事可胜叹”是说学生已经凋零了,我的心里可真够难过的。这里诗人用“生徒”指代自己的学生,“生徒”凋零了,说明诗人的仕途也遭到了失败。 颔联“知己复谁许,小才犹见难”则是说朋友又在哪里呢
【注释】 南国:指南方地区。 佳士:贤能的人。 持筹无市气,展卷挹清芬:手里拿着筹算却没有任何市侩之气,翻开书卷却能领略到清香。 锦水浮归棹,吴江冷暮云:锦水(浙江一条河)上飘荡着归来的船只,吴(江苏)江上空弥漫着寒冷的暮云。 精神千古在,元鹤与同群:精神永远活在千古之中,就像仙鹤一样自由地生活在群体中。 【赏析】 此诗为题孙墨林小照之作,赞美了孙墨林的人品、才学和高洁的志向。全诗以“题”字领起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万寿寺” - 注释:万寿寺,通常指的是一个以供奉或纪念长寿、健康等吉祥意义为主题的佛教寺庙。 - 赏析:此句可能是对万寿寺的直接描述,表达了对该地宗教或文化重要性的认识。 2. “兰若附京邑” - 注释:兰若,意为佛塔或僧舍;附,依附;京邑,指京城或首都,这里代指政治中心。 - 赏析:这句表达了万寿寺与京城紧密相关联,可能强调了其作为精神寄托和修行场所的地位。 3
三槐吟 昔闻王氏子,当户植三槐。 草木含灵气,儿孙列上台。 吾家先大父,手泽毓嘉材。 此后花黄候,长安孰往回。 注释: 1. 三槐吟:这首诗以赞美三槐树为主题,表达了对王氏家族的敬仰之情。 2. 昔闻王氏子:从前听说有个叫王氏的人家。 3. 当户植三槐:在家门口种了三棵槐树。 4. 草木含灵气:槐树生长的地方充满了灵气,象征着美好和吉祥。 5. 儿孙列上台:儿孙们站在台上,享受着阳光和微风
诗句解释及赏析: 1. 戊辰九月九日举顺天乡试 - 戊辰年即乾隆五十一年(1786),这是一次地方性的考试,称为“顺天乡试”,是当时中国最重要的科举考试之一。 2. 名场几度看升沉 - “名场”指的是科举考场,这里用来形容科举考试的竞争激烈和变化无常。“几度”表示多次,“看升沉”则说明考生们经历过多次的起伏和成败。 3. 久困龙蛇起奋心 - “龙蛇”常用来比喻文才或才华
在古代文学的丰富宝库中,有许多优美的诗词流传至今。这些佳作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也成为了后人学习和欣赏的对象。今天,我们将一起赏析金朝觐的《十六日出闱后答沈秋岚见寄二首》中的两首诗。 让我们来看第一首诗。“黄叶西风旧旅情,好将诗语践前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旅途的回忆和感慨。黄叶西风,象征着秋天的萧瑟和离别的凄凉,而旧旅情则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怀旧情绪
黄叶西风旧旅情,好将诗语践前盟。 三条烛焰低檐晓,泻作秋岚一色清。 赏析: 金朝觐在这首《十六日出闱后答沈秋岚见寄二首》中,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诗人的心情。首句“黄叶西风旧旅情”,直接点明了季节和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旅行生活的怀念。接下来“好将诗语践前盟”则表明了诗人想要通过诗歌来实践自己的承诺与情感。第三句“三条烛焰低檐晓”,使用了具体的场景描写,营造了一个宁静而温馨的氛围
【注释】 题赠洪玉峰:题,写在诗或词、曲等上面。赠,赠送。洪玉峰:洪玉峰是作者的朋友。玉峰山,在浙江省金华市。相寻:寻找。云深处:指高耸入云的山巅。悬壶:古代医生以药囊悬挂起来,人们来求医时可以自己倒出药来服用。这里是说洪玉峰像一位老医生一样。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祝愿。前两句描写了友人隐居之地的美好自然景色;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句输出:当年横槊亦风流,蔽日旌旗一炬休。 译文注释 这句诗的直译是:“当年挥舞长戟,也风流倜傥,如今旌旗被烧毁。”这里的“横槊”和“旌旗”都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军事装备或象征。"风流"通常用来形容才华横溢的人或者事物。 赏析 黄仲昭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苏轼的敬仰之情。通过对比苏轼当年的英勇与现在的落寞,诗人抒发了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怀念。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事无常、英雄末路的哀叹
注释: 十九年来一旅臣,南朝谁念牧羊人。 凝霜裂指犹持节,难与胡儿道苦辛。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所作,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诗的前三句写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仍不辱使命,坚持持节牧羊的故事。诗的最后两句抒发了对苏武这种高尚节操的钦敬之情,也暗寓了对当时统治者不能理解、重视贤才的不满。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苏武这种高尚节操的赞美,以及对自己身处乱世却无法施展才能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