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师在海上,风涛万顷深。
吾友在山中,樵径作微吟。
高山有清韵,流水无竞心。
孤往兴未己,呼僮囊素琴。
宁辞一再鼓,会须有知音。
【注释】
1.吾师:指伯牙。伯牙是春秋时代晋国人,相传他是琴术的大师,他弹琴技艺高超,有“高山流水觅知音”的佳话。
2.山中:指友人处。
3.樵径:指山林小路。
4.清韵:指优美的琴声。
5.竞心:争强好胜之心。
6.孤往:独来独往。
7.呼僮:唤来童仆。
8.囊素琴:把琴放在口袋里。
9.知音:理解音乐的人,也指知音难遇的朋友。
【赏析】
《题伯牙访友图》一诗,作者用寥寥二十个字,将伯牙、子期的友谊描绘得栩栩如生,使人读之如同见之。诗人借伯牙访友的故事,抒发了对真挚友谊的向往之情。
前四句写伯牙在海上,子期在山中。海阔天高,风涛万顷,波涛汹涌;山路蜿蜒,幽深寂静,清雅恬淡。这两句既写出了两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又暗示了两人性情迥异。伯牙善鼓琴,能以琴声感动鬼神;子期善听琴,能从琴声中领会意境。他们虽身处两地,但彼此心心相印。
五、六句写伯牙访友时的情景:“高山”两字,道出了他对琴艺的追求。而他的琴艺却不如他的知音——子期,于是只好“孤往”。这一句表现了伯牙内心的矛盾和苦闷。
第七句写伯牙在山间行走,忽然听到有人弹琴的声音,原来是他的朋友在山上弹琴。这里用了一个“呼”字,表明伯牙正在寻访知音,突然听到了朋友的琴声。
第八句写伯牙听到知音弹琴,内心的喜悦和激动难以抑制,于是他就唤来仆人,拿出素琴,准备弹奏一曲。
第九句写伯牙反复地弹奏,直到弹得手都酸了,才觉得满意,知道遇到了知音。这里的“再三鼓”,既是说他弹了三遍琴,又暗含了他弹了一辈子琴的意思。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关键句,也是全诗的高潮部分,它概括了伯牙一生弹琴的经历,表现了他对知音的渴求。这两句诗,既是伯牙自白,又是对知音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