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身世望漫漫,乱后还乡亦大难。
偏到穷途增客感,漫从远道博亲欢。
自怜去住无长策,久阅炎凉转达观。
闻说终南多捷径,问君投笔可能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诗歌的内容,然后一一进行比对。此题中,“百年身世望漫漫”,意思是百年来我寄身于人世,人生之路漫漫无际。“乱后还乡亦大难”,意思是乱世之后回家也很困难。“偏到穷途增客感”,意思是偏偏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增加了我的思乡之情。“漫从远道博亲欢”,意思是随便走到很远的地方去求得亲情的快乐。这四句写自己在外漂泊多年,思归不得,只能感叹命运多舛。“自怜去住无长策”,意思是自怜自己没有长久之计。这几句写自己在外漂泊多年,无计可施。“久阅炎凉转达观”,意思是长时间地经历了人间的冷暖变化,也看透了人情冷暖。这两句写自己的经历,写出了世事沧桑,也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对官场黑暗的厌恶。“闻说终南多捷径,问君投笔可能安”,意思是听说终南山有小路可以到达山顶,问我是否放下笔墨而去做官?这两句说自己虽然满腹经纶,却无计可施,不如放弃学问,去当个官。

【答案】

译文:

一百年来我寄身于人世,人生之路漫漫无际。乱世之后回家也很困难。偏偏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增加了我的思乡之情。随便走到很远的地方去求得亲情的快乐。这四句写自己在外漂泊多年,思归不得,只能感叹命运多舛。自怜自己没有长久之计。这几句写自己在外漂泊多年,无计可施。长时间地经历了人间的冷暖变化,也看透了人情冷暖。听说终南山有小路可以到达山顶,问我是否放下笔墨而去做官?这两句说自己虽然满腹经纶,却无计可施,不如放弃学问,去当个官。

赏析:

这是一首羁旅思归之诗。作者通过抒发自己因战乱流离失所,无法回归故乡的感慨,表现了一个有志之士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与无奈,反映了当时许多士人的共同心声,因此这首诗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开头四句,诗人用浓重的感情色彩渲染了自己一生奔波在外的艰难处境。首句中的“百年”二字既指诗人一生的时间跨度,也暗含着诗人对自身遭遇的无奈;次句中的“望”字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乱后还乡亦大难”,诗人把“还乡”比喻为“大难”,可见其心情之沉重;“偏到穷途增客感”,诗人将“客感”与“穷途”相加,进一步渲染出旅途的艰辛与孤独。这几句看似平淡的叙述,实则蕴含着诗人深沉的人生感慨及无尽的忧思。

诗人由自身的困境转向对他人境遇的关切。他以设问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在外漂泊多年,无计可施的现状。同时,也借此向人们传递了一种信息,那就是身处乱世的人,都渴望得到亲人和朋友的关怀与支持。这种关心他人的情感,正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外化与体现。

最后两句,诗人以设问的方式回应了前面的设问,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他说:“自怜去住无长策,久阅炎凉转达观。”在这里,“自怜”一词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处境的无奈与悲慨,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凄凉;“转达观”则表明了他的人生观——面对世事变幻无常、人情冷暖多变的现实,他已经逐渐看淡并接受了这一切。这一转变,既是他对生活经验的一种总结,也是他内心世界的一种升华。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感人。通过对个人命运与历史变迁的交织描绘,使读者深刻感受到了诗人的忧患意识与人生哲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