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山光中,奇峰不足数。
绝顶名韬光,万象待吞吐。
我从灵隐来,幽境出廊庑。
剖竹引泉流,扪萝接虫语。
含霜众壑阴,冲风一雁举。
欲穷抢海观,惟见颓阳俯。
窗然入钟界,拨雾迎寒杵。
洪声起何世,激荡成今古。
生平哀乐情,聊借湖山补。
不学春游人,纷纷论晴雨。
【注释】
1、韬光寺:位于浙江杭州,为南宋时所建。
2、同:一同。
3、山光中:指山水之间。
4、奇峰:奇特的山峰。
5、名韬光:这里指韬光寺的名气。
6、万象:一切景象和现象。
7、吞吐:吞纳,包容。
8、灵隐:地名,在杭州。
9、幽境:寂静的环境。
10、廊庑(wǔ):房屋四周的走廊。
11、扪萝(mén luó)接虫语:手摸着树枝听知了鸣叫。
12、含霜:指山间云雾缭绕。
13、冲风一雁举:形容大雁在大风中飞翔的样子。
14、抢海:形容视野开阔如海。
15、颓阳:落太阳。
16、窗然入钟界:形容寺院钟声清晰可闻。
17、拨雾迎寒杵(chǔ):在雾中听到僧人敲打木杵的声音。
18、洪声:大声音,洪亮的声音。
19、今古:现在和过去。
20、哀乐情:指喜怒哀乐之情。
21、春游人:春天游玩的人,泛指游客。
【译文】
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风光中,那些奇特的山峰也不足为数!山顶上有个名叫“韬光”的地方,万物都在其中等待被容纳。我从灵隐寺来到这里,来到了这个幽静的环境中,我沿着竹林引水渠,听着树间的虫鸣。我看着山间云雾缭绕,感受着大风中一只孤雁的展翅高飞。我想看到那辽阔无际的景致,但只能看见夕阳西下的景象。从窗户里可以听到钟声,在雾气中迎接寒冷的木杵声。那洪亮的声音来自哪里,它在激荡着我,成为了历史的见证。我一生经历过悲欢离合的情感,在这里借景生情来抒发。我不会像那些春天来游玩的人那样,去讨论天气的好坏。
【赏析】
《韬光寺》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通过描绘韬光寺的秀丽景色和丰富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