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寻外湖山,暮踏里湖月。
烟水小朝廷,南渡君臣热。
湖山非霸图,代谢同驹隙。
至今葛岭旁,蜃楼幻金碧。
今日天气寒,凭高风猎猎。
钱江背城去,团团一湖白。
从知止水清,不共惊涛没。
悠然物外身,眼底惟秋色。
雁背看斜阳,霜天下红叶。
莫问半闲堂,草间鸣蟋蟀。
诗句翻译与注释:
- 朝寻外湖山,暮踏里湖月。
- 解释:早晨寻找外湖的山峦,晚上踏着里湖的月光。
- 注释:“朝”、“暮”表示时间,“外湖”和“里湖”是西湖的两个部分,分别位于西湖的不同方位。
- 赏析:此句描绘了诗人在日出和日落时,分别在不同的湖面上欣赏景色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 烟水小朝廷,南渡君臣热。
- 解释:烟波渺渺中隐约可见的小朝廷,南宋的君臣们在这里聚集。
- 注释:南宋时期,许多文人墨客选择在杭州定居,这里成为了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南宋时期的政治氛围和文人的聚居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
- 湖山非霸图,代谢同驹隙。
- 解释:湖山之美并非为了霸主之图,时光如驹过隙般迅速。
- 注释:“霸图”指称雄天下的意图或野心,“代谢”比喻更迭、更替。
- 赏析:这句话强调了自然美的独特价值,与人为的野心和变化相对比,突出了自然景观的恒久不变和宁静美好。
- 至今葛岭旁,蜃楼幻金碧。
- 解释:直到现在,我仍在葛岭的旁边,看到那些如幻似真的蜃楼,金光闪烁。
- 注释:“葛岭”是西湖的一个著名景点,“蜃楼”是一种由大气折射引起的光学现象,常被古人用以形容仙境。
- 赏析:此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对神秘现象的好奇和赞美。
- 今日天气寒,凭高风猎猎。
- 解释:今天天气寒冷,我站在高处感受着风吹过。
- 注释:这里的“风猎猎”形象地描绘了风的声音和感觉,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印象。
- 赏析:通过描写天气和自然环境,诗人传达出了一种孤独和寒冷的感觉,同时也展现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
- 钱江背城去,团团一湖白。
- 解释:钱塘江从城边流过,整个西湖像被白色的波浪包裹。
- 注释:“钱塘江”是杭州的母亲河,“团团”形容湖面宽阔而平静。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杭州城的地理特点,以及西湖的自然风光,展现了诗人对家乡山水的深厚感情。
- 从知止水清,不共惊涛没。
- 解释:知道水是如此清澈,不会随惊涛骇浪一起沉没。
- 注释:“止”在这里指的是平静的水,“从知”表示深知或明白。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水清澈见底的赞美,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界规律的认识和尊重。
- 悠然物外身,眼底惟秋色。
- 解释:悠闲自在地置身于外界之外,只有秋天的色彩映入眼帘。
- 注释:“物外”指脱离世俗的境界,“眼底”指眼前的景象。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超脱尘世、心无杂念的心境,以及对秋天景色的深切感受。
- 雁背看斜阳,霜天下红叶。
- 解释:从雁背上望去,夕阳西下,霜天之下,红叶点缀。
- 注释:“雁背”指大雁飞行时背部面向的方向,“霜天”指霜降时的天气,“红叶”指秋天的树叶变红。
- 赏析:这句诗捕捉到了秋天特有的美丽景色,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
- 莫问半闲堂,草间鸣蟋蟀。
- 解释:不要问我那半休闲的屋子在哪里,草间有蟋蟀在鸣叫。
- 注释:“半闲堂”指半隐居的生活状态,“草间”指草丛中。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以及对自然和谐生活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繁忙世事的淡泊和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