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穷秋草正肥,健儿队队马如飞。
千旌耀日争前导,羽扇临风效一挥。
极塞黄尘消客鬓,满山红叶扑征衣。
建昌东望挑林口,落照长河且驻騑。
【注释】
秋:秋天,指秋季。草正肥:草场肥厚,草木茂盛。健儿队队马如飞:健壮的士卒成队的骑着快跑的战马。千旌耀日:指旗帜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羽扇临风:用羽毛扇子挡着风。效一挥:挥动一下。建昌:地名。东望挑林口:指从东边遥望着挑林口。挑林口:山名,在今河北省境内。落照长河且驻騑(chún):夕阳西下映红了长河,也使骏马驻足不前。騑:马群、马匹。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李贺善于熔铸前人诗句入歌行,其作品具有“奇而复奇”的特色,其艺术风格有“鬼怪”、“豪放”等特征。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当时李贺任奉礼郎校书郎,在长安任职,因才高遭忌而被排挤出长安,遂长期漂泊在外,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生活困顿,心情抑郁。
首联描写边塞风光。“大漠穷秋草正肥,健儿队队马如飞”,描绘了一幅辽阔的边疆景色。秋天到了,边地的大沙漠上绿草如茵,牛羊遍地,壮健的骑兵们骑着战马飞快地奔驰着。这里既写出了边塞的辽阔,又表现出将士们勇往直前的气势。
颔联写将军们在沙场英勇杀敌,凯旋归来的情景。“千旌耀日争前导,羽扇临风效一挥”。这是写一位将军凯旋归来,他身披铠甲,手持宝剑,骑着战马,威风凛凛地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他挥舞着手中的宝剑,指挥着士兵们冲锋陷阵。这两句诗通过夸张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了将军们在战场上英勇无畏的形象。
颈联进一步描绘了边疆的荒凉景色。“极塞黄尘消客鬓,满山红叶扑征衣。”这里既写出了边疆的荒凉,又表现出将士们的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他们不畏艰险,不怕严寒,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着自己的家园。
尾联写诗人自己的心情。“建昌东望挑林口,落照长河且驻騑。”这是写诗人站在建昌东望的地方,眺望着远方的景象。夕阳西下,长河倒影在水中,鸟儿归巢,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和谐。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并不能让诗人忘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他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边疆的和平安宁而奋斗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