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四桥下秋水清,廿四桥上秋月明。水清月明两相向,登桥一望知秋情。
秋入江南早,凋动江南草。可惜杜司勋,不耐秋风老。
风飒飒,露泥泥。砧杵急,鸿雁飞。青楼十二今何在,梦绕扬州归未归。
桥下水流流不止,繁华流入西江里。二分明月谁为绳,尚在人间照空水。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廿四桥下秋水清:描述的是二十四桥下的秋天,河水清澈透明。“下”字强调了水的深度和位置,而“秋水清”则描绘出了秋季特有的宁静与清澈。
- 廿四桥上秋月明:描绘的是二十四桥上明亮的秋夜月光。这里的“上”字表明月亮高挂于桥上,为夜晚增添了一抹亮色。
- 水清月明两相向,登桥一望知秋情: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站在桥上,看到水面和月光相互映照时的感受。他通过这一景象,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和情感。
- 秋入江南早,凋动江南草:描绘的是秋季的到来,带来了树叶的凋零和草木的枯黄。这里的“秋入江南”暗示了季节的转换,而“凋动”则形容了秋天带来的变化。
- 可惜杜司勋,不耐秋风老:这句表达了对杜司勋(可能是一位人物)的惋惜之情,因为他无法忍受秋天的寒冷和衰老。这里使用了“可惜”和“不耐”等词语,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同情的情绪。
- 风飒飒,露泥泥。砧杵急,鸿雁飞:描写了秋风的猛烈、露水的湿润和繁忙的劳动场景。这里的“砧杵急”指的是妇女们忙于捣衣的情景;“鸿雁飞”则描绘了秋天迁徙的大雁。
- 青楼十二今何在,梦绕扬州归未归:这句表达了对过去繁华时光的回忆和对家乡的思念。其中“青楼十二”可能指的是过去的妓院或舞厅,而“梦绕扬州归未归”则描绘了诗人对这些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归乡的期待。
- 桥下水流流不止,繁华流入西江里:这句话描述了桥下水流的连续性,以及繁华逐渐流向远处的景象。这里的“流不止”和“流入西江”都传达出一种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
- 二分明月谁为绳,尚在人间照空水:这句诗表达了对明亮月亮的赞赏,认为它就像有形的线索一样悬挂在空中,照亮了水面。这里的“二分明月”可能是指明亮的月亮,而“尚在人间照空水”则表达了对月亮永恒不变的赞美。
结合上述内容,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首诗的背景、主题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