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高秋夜,风霜独坐身。
有家从委妇,疏节未安贫。
素月寒相照,孤蛩语共亲。
百年萦守念,宇宙最艰辛。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赏析诗句的能力。赏析诗句是诗歌鉴赏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明确考点要求,结合诗歌内容、手法和表达效果等分析作答即可。“夜坐”即“独自在夜晚坐着”。“淮海”,泛指中原地区。“秋夜”,秋天的夜晚。“风霜”,这里指自然界的风雨霜雪。“独坐身”,独自坐在身上。“委”,委托,寄付。“妇”,妻子。“疏节”,稀疏的节拍。“安”,安定,安稳。“素月寒相照”,皎洁的月光与清冷的秋风互相映衬着。“孤蛩语共亲”,孤独的蟋蟀叫声伴随着我。“百年”,一生,这里指年老。“萦”,缠绕。“守念”,思念。“艰辛”:艰难困苦。“最”,最……。
【答案】
译文:
夜深人静,独自坐在淮海之滨的高高秋夜,只有风和霜陪伴着我。家中有妻儿,可是他们远在他乡,不能与我共
聚。我的生活虽然贫贱,但是我却能安于贫困,不思富贵。皎洁的月光与清冷的秋风互相映衬着,我独自坐在身上,听着
蟋蟀的叫声,感到寂寞而又亲切。人生短暂,我年老体衰,只能把一生的思念寄托给天地。这宇宙间最艰苦的是人生啊!
赏析:
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抒发了深沉的人生感慨,表现了诗人对人生苦辛的深切体验和对自然美景的珍惜。
诗的前四句写景,描绘出一幅宁静优美的秋夜图:“独坐身”“素月寒相照”“孤蛩语”。这三句分别从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两个层面来写景。视觉上,“夜坐”表明时间是在深夜时分,这是“独坐身”的客观原因;“月”字点明时节,是秋季,这是“独坐身”的心理原因。听觉上,“风霜”“孤蛩”“月”等都是声音的描写,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宁静的夜景。诗人在这寂静的夜色里,独自一人静静地坐着,任凭风霜的肆虐,月色的凄冷,而心中却充满了恬然、自适之感,表现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平淡的满足。“夜坐”是全篇的中心。“夜坐”既写出了时间的推移(深夜),又写出了心境的变化(恬然自适)。这种心情的描写为下文的抒情作好铺垫。
诗的后四句抒情,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悲凉与无奈。“百年萦守念”一句中,诗人用“百”字强调自己年事已高、寿命不长,暗示自己对生命的忧虑;“萦”字表明自己忧思不断、难以摆脱。“守念”一词表明自己时刻怀念家人;“最”字则强调这种思念之深、之切。
诗人以“最”字收束全文,表明自己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诗人将生死、贫富、荣辱、得失、是非等都置于身后,唯独把对亲人的思念放在心中,这正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