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刹江边远树齐,松寮兰畹寄幽栖。
世人不识枚乘笔,误指涛声在竹西。
诗题解读与赏析:
题金绘友江声草堂图:题目中的“题金绘友”表明这是一首诗,并且是用金色绘制的。而“江声草堂图”则明确指出了这幅画的内容是描绘江边的草堂景象。
罗刹江边远树齐:描述了罗刹江(可能是一个地名或河流名称)边上的景象,江边有排列整齐的树木。
松寮兰畹寄幽栖:松林和兰花园是文人学士隐居的地方。在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寄居在松林、兰花园中的愿望,追求一种隐逸的生活。
世人不识枚乘笔:这句话意味着世人无法理解作者的创作才能,就如同古代文学家枚乘的才华被世人所忽视一样。
误指涛声在竹西:这里的“涛声”指的是波涛的声音,而“竹西”则是一个地名或者地点,诗人在这里用它来形象地表达对外界的误解和误导。
逐句释义:
- 罗刹江边远树齐:罗刹江边有一排排整齐的树木。
- 松寮兰畹寄幽栖:这里提到了松林和兰花园,诗人希望在这里隐居,追求一种清静的生活。
- 世人不识枚乘笔:意思是世人无法理解枚乘的文笔和才华。
- 误指涛声在竹西:诗人用“涛声”来比喻波涛的声音,而“竹西”则是一个地点,用来形象地表示外界的误解和误导。
译文:
罗刹江边有一排排整齐的树木,它们静静地守护着诗人的心灵栖息地。世人却无法理解枚乘笔下的笔墨,将波涛声误以为是来自遥远的竹西。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罗刹江边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外界误解的不满。同时,通过使用“涛声”这一意象,诗人巧妙地表达了他对外界的误解和误导。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