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涂窃国枋,八纮掩中州。
隋珠既在握,荆璞亦冥搜。
繇朗黜庙议,扬斑争匹俦。
汉典何郁郁,学辞良优优。
南皮清宴接,西园秉烛游。
谓当致高蹈,何意摧华辀。
体弱既足病,肥赣亦为羞。
空文侔日月,桢干委山丘。
遂使三公位,徒嗤孙仲谋。
读史
当涂窃国枋,八纮掩中州。
隋珠既在握,荆璞亦冥搜。
繇朗黜庙议,扬斑争匹俦。
汉典何郁郁,学辞良优优。
南皮清宴接,西园秉烛游。
谓当致高蹈,何意摧华辀。
体弱既足病,肥赣亦为羞。
空文侔日月,桢干委山丘。
遂使三公位,徒嗤孙仲谋。
注释
第一联:
“当涂窃国枋”中的“当涂”,原指朝廷,这里借指掌握朝政的权贵;“窃国枋(fāng,古代建筑的大梁)”,意味着这些人掌握了国家的重要权力。
“八纮(hóng,古代对四周边远地区的称呼)掩中州”,表示四周的国家都被他们所控制,而中州即中原地区则被其完全掩盖。“八纮”泛指四方,“中州”特指华夏大地。
第二联:
“隋珠既在握,荆璞亦冥搜。”中“隋珠”指的是隋文帝杨坚之弟杨广之墓中发现的隋炀帝的佩饰——随葬的珠宝,后因贪恋而被盗窃,成为后世的笑谈;“荆璞”则是指战国时期楚国的美玉,此处比喻那些不为人知的珍贵人才。
第三联:
“繇朗黜庙议,扬斑争匹俦。”中“繇朗”可能是指某人或某个事件,而“黜庙议”则是指排斥正统观点,与儒家正统思想相背离;“扬斑争匹俦”表明了当时一些人试图通过贬低其他贤能来提升自己的地位。
第四联:
“汉典何郁郁,学辞良优优。”中“汉典”可能暗指汉朝的历史典籍、制度或文化成就;“郁郁”和“优优”分别形容汉典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汉文化的繁荣昌盛。
第五联:
“南皮清宴接,西园秉烛游。”中“南皮”可能是指某个地方或人物的别称,“清宴”指宴会上的气氛清新高雅;“秉烛游”则暗示着夜晚的活动或讨论。
第六联:
“谓当致高蹈,何意摧华辀。”中“高蹈”指的是高尚的志向和追求,“摧华辀”则是指摧毁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第七联:
“体弱既足病,肥赣亦为羞。”中“体弱”可能指个人的身体状况,“足病”则是身体虚弱导致的疾病;“肥赣”可能是指肥胖的人或事物,这里的讽刺在于认为肥胖也是一种耻辱。
第八联:
“空文侔日月,桢干委山丘。”中“空文”指的是空洞无物的文章或言论,“侔日月”形容其光辉灿烂,无法比拟;“桢干委山丘”则是指那些没有实际效用的栋梁之材最终被废弃于山丘。
第九联:
“遂使三公位,徒嗤孙仲谋。”中“三公位”指的是古代的最高官职,“孙仲谋”是孙权的字;这里的讽刺意味在于,即使有才华如孙权这样的人也难以逃脱被轻视的命运。
赏析
王安石的这首《读史》,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和批判。全诗以“读史”为题,实则是对历史记载真实性的思考和质疑。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反映出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真理的追求和坚持。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现实的反思和批评。王安石以其独特的历史观和文学才华,为我们留下了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