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断江南春月空,兰桡初动五更风。
鹧鸪声里迎梅雨,如火山花发刺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全诗,然后逐句分析每句话中包含的内容。此题要求考生对诗句进行赏析,答题时可抓住关键词语,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梦断江南春月空”,诗人送别小坡,心中充满惆怅,春夜的月色空寂,似乎连梦境也失去了依托。“鹧鸪声里迎梅雨,如火山花发刺桐”两句是实写景致。鹧鸪在叫唤,而此时正是梅雨季节;刺桐花开了,犹如火山一般。这两句写出了泉州春天的景象。
【答案】
注释:梦断——梦醒,指离别。江南——泛指南方。春月空——春夜月光清冷。兰桡初动——小船刚刚起航。五更风——拂晓时分的风。鹧鸪声里——杜鹃声里。鹧鸪,即杜鹃鸟,鸣声悲切,这里借指离别。梅雨——初夏时节的雨,因雨水多而潮湿,故名。山花——山上的野花。刺桐树,又名木槿,花红似火,故名“如火山”。
译文:梦中惊醒,江南春夜一片空明。小船刚刚启航,拂晓时分吹来的春风带着花香。杜鹃啼叫着送我离开,正逢梅雨季节。山花烂漫如同火山喷发。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中的“梦断”二字点明了送别的时间是在半夜梦回的时候。第二句“江
南”则交代了送别的地点。“春月空”,“空”字既表达了诗人送别时的惆怅之情,又渲染了春夜的凄清氛围。“兰桡”二句紧承上文,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一叶扁舟在晨曦微露的江面上荡漾前行,江上的风轻轻拂动着船儿。“鹧鸪声里迎梅雨”,以“鹧鸪声”烘托气氛,渲染出一种哀伤的氛围,同时“梅雨”二字暗示了送别的季节。“如火山花发刺桐”,用“火山”比喻刺桐花,既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又写出了刺桐花盛开的壮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