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骑貂裘朔雪飞,连营虎落割鲜肥。
千行猎马嘶风远,火照旌旄正夜围。
羽猎曲是一首唐代边塞诗,由王昌龄所作。全诗共四句,每句七字,押平声韵,内容如下:
- 羽骑貂裘朔雪飞,连营虎落割鲜肥。
- 千行猎马嘶风远,火照旌旄正夜围。
注释:
- 羽骑: 骑着羽毛装饰的马。
- 貂裘: 穿着貂毛制成的皮衣。
- 朔雪飞: 在北方的雪地上飞行。
- 连营: 连接在一起的营地或军营。
- 虎落: 形容战况激烈。
- 割鲜肥: 指捕获大量猎物。
- 千行猎马: 有很多骑马狩猎的队伍。
- 嘶风: 马在风中嘶叫。
- 火照: 用火光照明。
- 正夜围: 在夜晚进行包围行动。
译文:
羽毛装饰的骑兵在北国雪花飘飞的地方奔驰,
连绵不断的军营里,猛虎般的战斗如火如荼。
成百上千的狩猎队伍,在寒冷的风中呼啸,
火光照亮旗帜,夜晚里军队正在展开围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狩猎场景。首句“羽骑貂裘朔雪飞”,以羽骑和貂裘为背景,形象地展现了北方雪原的独特风貌。接着,“连营虎落割鲜肥”则通过比喻手法,将军营中的紧张气氛和激烈的战斗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虎落”两字,既突出了战斗的激烈程度,又增添了一种威武雄壮的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千行猎马嘶风远,火照旌旄正夜围”,更是将狩猎的热闹场面展现得淋漓尽致。千行的猎马在风中嘶鸣,火光照亮旗帜,夜晚里军队正在进行着严密的包围。这些细节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活力四溢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雪原之上,感受到了那种紧张而有序的战斗氛围。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通过对狩猎场景的生动描绘,展示了唐代边塞生活的一个侧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