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草枯杨断客魂,朅来烟寺阅朝昏。
云霄不傍诸甥贵,涕泪难忘老母言。
短鬓萧疏临易水,长歌慷慨赋夷门。
山头棠树花争发,杜宇声声万古冤。

【注释】

1、谒:拜谒;顾亭林先生祠: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祠堂。顾炎武字宁人,号亭林,明亡后,隐居在山东山阳(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以著述和讲学为生。

2、蔓草枯杨断客魂:意思是说,长满野蒿的荒原上枯败的杨树隔断了行人的魂魄。

3、朅来烟寺阅朝昏:意思是来到这座烟雾缭绕的寺庙,看尽了朝暮更替的景象。

4、云霄不傍诸甥贵:意思是说,在天空中没有依靠自己的亲戚显贵。

5、涕泪难忘老母言:意思是说,母亲的话难以忘怀。

6、短鬓萧疏临易水,长歌慷慨赋夷门:意思是说,鬓发稀疏地站在易水边,长歌慷慨赋诗于夷门之下。这是化用了《战国策》中山之女送卫人与公子过易水而别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壮志未酬的情怀。

7、山头棠树花争发:意思是说,山上的棠树花开得正艳。

8、杜宇声声万古冤:意思是说,杜鹃啼鸣声声,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冤屈。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游览古邑山阳时的即景之作。

前四句写诗人来到山阳,看到荒原上的野蒿和枯杨,以及山头盛开的棠树,触景生情,想起故国山河,不禁感叹自己的漂泊身世。

中间四句写诗人在山阳的所见所闻。诗人来到一座烟雾缭绕的寺庙,看到朝暮更替的景象,于是想到自己虽然身处高位,但并不得意,不如那些隐逸的士人,于是感慨万分。

最后两句写诗人在山阳的所感所思。诗人想到家乡,想到亲人,想到母亲的教诲,心中充满感慨。他想到故乡的山水,想到故乡的亲人,想到故乡的美景,想到故乡的人情,心中充满了思念之情。同时,他也想到了自己的处境,想到了自己的命运,想到了自己的前途,心中充满了忧愤之情。

整首诗语言平白质朴,但意境深远,富有哲理,表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高远的志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