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望不极,尽是行人路。
日日换行人,天涯路如故。
渺渺白云远,萋萋芳草暮。
来者知为谁,但见行人去。

【注释】

天涯:指遥远的天边。

尽是行人路:到处都是行人的道路。

日日换行人,天涯路如故:每天更换行人,而天涯之路却始终不变。

渺渺白云远、萋萋芳草暮:白云缥缈,芳草萋萋,黄昏时景色更显得苍茫。

来者知为谁:前来的人知道是谁吗?

但见行人去:只见行人匆匆离去。

【赏析】

诗题“天涯路”,点明全诗的主旨——写行人在茫茫大路上的行踪。诗中主要写了三件事:“望”天涯;“日日换行人”;“来者知为谁”。这三件事,构成了一幅辽阔的画卷。

首句“天涯路”是全诗的总纲。天涯,是指极远的地方。这里,诗人没有用一个比喻、一个象征,而是直截了当地以“路”为喻,说“天涯”是一条无法走完的路。这一句既点题,又设色。它把读者的视线引向远方,让读者去想象那漫漫无际的路,去想象行人踽踽而行的情状,去想象那令人心酸的凄凉情景。

二、三句紧承上句,写行人在大路上行走的情形。“日日换行人,天涯路如故。”意思是说,天天都有人来人往,但是,天涯之路却总是那样遥远和漫长。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景对照起来写。前一句是实写,后一句则是虚写。从实中见虚,虚实相生,使画面更加耐人寻味。

四、五两句进一步写行人在天涯路上的情景。“渺渺白云远”,“萋萋芳草暮”,这是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图景:远处,白云缥缈,似乎触手可及;近处,芳草萋萋,绿得可爱。这两句诗,虽然只有短短两句话,却勾勒出了一个美丽的境界,使人仿佛置身其中。

最后一句“来者知为谁”,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这句诗,看似平常,其实含义深刻。它写出了行人匆匆赶路的心情,写出了行人对故乡、亲人、朋友、情人的思念之情。同时,它也暗示了诗人自己的处境:他身在异地,心在故乡,时时怀念着家乡的山水草木。这种感情是如此深沉,如此强烈,以至于连行人也无从得知他的来历。这就使这首诗产生了一种朦胧美,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这首诗以“天涯路”为题,描绘了天涯路上行人的行踪和心情,表现了他们孤独、迷茫而又执着追求的心理状态。它既有现实生活的反映,又有作者自身生活经历的写照,因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