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人是地行仙,露宿风餐不计年。
旭日初升收宿雨,吟鞭已拂又乘船。
客游海外山环海,槎泛天边水接天。
指点兰城烟树际,名崇杨后与王前。
【注释】
- 小雨初晴泛舟之兰冈:指诗人在兰冈的小船中,雨后初晴。
- 本人才子地行仙:才子是诗人自谦的称呼,地行仙是仙人的一种说法。
- 露宿风餐不计年:露宿风餐是形容旅途中的艰苦生活,不计年是不在乎时间的流逝。
- 旭日初升收宿雨:旭日是指早晨的第一缕阳光,收宿雨是指结束了连绵的雨水天气。
- 吟鞭已拂又乘船:吟鞭是指诗人手中的马鞭,已经挥动,又要继续航行。
- 客游海外山环海:客游是指旅行,海外是指国境之外的地方。
- 槎泛天边水接天:槎泛是小船在水上漂流,天边水接天是形容水面广阔无边。
- 指点兰城烟树际:指点是指用手指指向远方,兰城可能是地名,烟树是指远处的树木,际是边界处。
- 名崇杨后与王前:名崇可能是指人名或地名,杨后和王前是地名,这里可能是指地名在杨后和王前的方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兰冈的小船中,雨过天晴后的景色和心情。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旅途生活的感慨。
诗的开头“小雨初晴泛舟之兰冈”一句,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景色,兰冈是作者的目的地,这里的兰指兰花,也指地名。诗人用“小雨初晴”来形容雨后的清新,用“泛舟之”来描绘诗人正在泛舟的场景。这种景色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使人感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第二句“本来人是地行仙”,诗人以地行仙来形容自己,表示他的生活如同仙人一般自由自在,不受拘束。这里的地行仙是一种传说中可以行走于地下的仙人,代表着诗人对于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第三句“露宿风餐不计年”表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艰辛和坚韧,他不顾时间的流逝,只在乎自己的行程和生活。这里的露宿和风餐都是形容旅途生活的艰辛,但诗人却以无所谓的态度面对,显示出他的坚定和毅力。
第四句“旭日初升收宿雨”描绘了太阳升起的情景,表示雨后的天气转好,开始晴朗起来。这里的“宿雨”是指连绵不断的雨,而“收宿雨”则表示结束这种天气。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新一天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再然后,第五句“吟鞭已拂又乘船”,诗人再次挥动马鞭,准备继续航行。这里的吟鞭是指诗人在船上吟咏诗句的行为,表示他对诗歌创作的喜爱和执着。而“乘船”则是表示他将继续旅行,探索未知的领域。
第六句“客游海外山环海”描述了诗人的旅行目的地——海外,这里的“海外”指的是遥远的国家或地区。诗人用山环海来形容他的旅行路线,展现了他对于旅行的热情和好奇心。
第七句“槎泛天边水接天”进一步描绘了船只在海上行驶的画面,这里的槎泛是指小船在水上行驶,天边水接天是形容水面广阔无边,给人以宽广无垠的感觉。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他对海洋的敬畏之情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理。
第八句“指点兰城烟树际”描绘了诗人在远方看到的景象,这里的指点是指用手指指向远方,烟树是指在远处隐约可见的树木。兰城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是一个美丽的风景点,诗人用烟树来描绘它,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朦胧的美。
第九句“名崇杨后与王前”可能是诗人在描述某个地名时使用的名称,杨后和王前是地名,这里可能是指地名在杨后和王前的方位。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这个地方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兰冈、地行仙、露宿风餐等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于旅行、生活和自然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