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今五十犹如此,便到百年已可知。
况是身家羁逆旅,恰逢王国用征师。
远游岂惮重洋险,大厦难为一木支。
草色缘阶删不尽,伥伥行又欲何之。
【注释】五十初度:指四十岁的生日。于今:现在。五十犹如此:犹如此,犹像四十岁时那样。便到百年:等到一百年时。已可知:可知,可料到。况是身家羁逆旅:何况自己的家庭被流放。羁逆旅,被流放作客。恰逢王国用征师:恰好遇上国家需要招募士兵。王国用征师,指国家征兵。远游岂惮重洋险:远游不怕海上的危险。重洋,指大海或远洋。一木支大厦:一根木头支撑着高大的大厦。比喻力量单薄,难以支撑大事。草色缘阶删不尽:草木的颜色已经爬上台阶,但还未能完全清理干净。伥伥行又欲何之:茫然不知所措地走着,不知道要到哪里去。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诗人四十六岁时的感怀。全诗以抒情为主,夹杂议论,风格沉郁悲壮,意境开阔雄浑,语言朴实自然。
首联“五十初度”,直说年寿,兼及人生。诗人自叹五十岁的人尚在飘零,而想到一百年后,就到了人生的暮年了。这里,通过五十、百年的对比,表达了对生命短促的感叹。
颔联“况是身家羁逆旅,恰逢王国用征师”两句,紧承首联而来,由人生写到国家的命运,感慨颇深。“身家羁逆旅”,指自己因遭党争排挤而被贬为地方官,身处逆境。“恰逢王国用征师”,指国家正急需用人之时,诗人正好应征赴任。这两句既表明自己虽遭贬谪仍不忘报国之心,也暗含了对朝廷政治黑暗的不满情绪。
颈联“远游岂惮重洋险,大厦难为一木支”两句,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远游”即远离家乡去外省做官。“重洋”,指海路遥远。“大厦”,喻国家,意谓国家就像一座高楼大厦一样,需要大家共同支撑。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又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忧虑。
尾联“草色缘阶删不尽,伥伥行又欲何之”二句,诗人将笔触转向了大自然。“草色”,指青草的颜色。“缘阶”,沿着台阶。“伥伥”,形容迷茫无依的样子。这两句诗,既描绘了诗人所见到的春草青青的景象,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困惑。诗人在面对国家的前途和个人的命运时,感到无所适从,不知该如何是好。
这首诗以抒情为主,兼及议论,风格沉郁悲壮,意境开阔雄浑,语言朴实自然。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生命、国家和时代的深刻认识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