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银印大如斗,统制东南江左右。
日费军糈数万金,连营千里长相守。
相守于今已十年,不教训练不屯田。
百万貔貅江上列,旌旗日色相新鲜。
巨寇从来称狡猾,将军好武不好杀。
一旦鼓鼙动地来,兵刃未接营先拔。
张皇六师竞奔走,借问吾头犹在否。
将军退守姑苏台,骂贼睢阳功不朽。
长蛇封豕恣吞吴,飞来海外徵兵符。
三千师旅仓皇募,六月重洋泛舳舻。
爷娘妻子走相送,喃喃番语声哀恸。
威尊命贱备戎行,耀武无非乌合众。
闻道将军忌异才,营前驱策皆驽骀。
贼来破阵如破竹,天下雄兵安在哉。
半壁东南数千里,剿何艰难失何易。
况令贼势更猖狂,军前谁许同生死。
子胥江作怒潮声,细柳营成垓下营。
父老江东咸属望,诸君何以答升平。
诗句释义
1 银印大如斗: 将军的印章大得像一个斗,形容其权力或地位极高。
统制东南江左右: 将军负责管理东南地区的安全,包括长江和其周围地区。
日费军糈数万金: 每天的费用高达数万金,显示将军的开支巨大。
连营千里长相守: 军队驻扎了数千里,士兵们日夜坚守。
相守于今已十年: 双方已经相持了十年。
百万貔貅江上列: 军队数量众多,如同貔貅一般威武。
旌旗日色相新鲜: 旗帜在阳光下显得鲜亮。
巨寇从来称狡猾: 贼寇(指入侵者)以狡猾著称。
好武不好杀: 将军虽好武但不喜欢滥杀无辜。
鼓鼙动地来: 战鼓擂动大地震动,形容战事激烈。
兵刃未接营先拔: 敌人还未交战就已被击退。
姑苏台: 苏州的古台,这里可能象征将军的防御之地。
骂贼睢阳功不朽: 称赞将军在睢阳之战中的英勇。
长蛇封豕恣吞吴: 像长蛇和封豕一样的贼军肆意吞噬吴国领土。
飞来海外徵兵符: 战争波及海外,征发各地兵马。
三千师旅仓皇募: 匆忙募集到三千兵力。
六月重洋泛舳舻: 战争持续到六月,舰队远航至遥远海域。
爷娘妻子走相送: 家人为了保家卫国都纷纷离开家乡。
喃喃番语声哀恸: 家人用方言说话,声音中带有悲伤。
耀武无非乌合众: 这些乌合之众只能依靠武力取胜。
闻道将军忌异才: 听闻将军不欣赏那些才能出众的人。
营前驱策皆驽骀: 前线指挥无能,都是些平庸之辈。
贼来破阵如破竹: 贼军进攻如同劈竹子一样轻易。
天下雄兵安在哉: 这样的雄兵到哪里去了呢?
半壁东南数千里: 东南方向有大片土地被占领。
剿何艰难失何易: 收复这些失地多么艰难,而得到和平又是多么容易。
子胥江作怒潮声: 比喻将士们如同怒潮般奋勇向前。
细柳营成垓下营: 细柳营变成了垓下营,形容战事的惨烈。
父老江东咸属望: 父亲和百姓都对将军充满期望。
诸君何以答升平: 你们该如何回报这太平盛世呢?
译文
将军银印大如斗,统领东南边疆;每日耗费数万金,连营千里坚守疆场。如今相守已有十年,却不教士兵训练也不屯田。百万貔貅江上列,旌旗日色相鲜丽。贼寇历来称狡猾,将军却喜好武而不善杀人。一旦鼓鼙动地来,兵刃未触营先拔;张皇六师竞奔走,借问吾头犹在否?将军退守姑苏台,骂贼睢阳功不朽。长蛇封豕恣吞吴,飞来海外征兵符。三千师旅仓皇募,六月重洋泛舳舻。爷娘妻子走相送,喃喃番语声哀恸。威尊命贱备戎行,耀武无非乌合众。闻道将军忌异才,营前驱策皆驽骀。贼来破阵如破竹,天下雄兵安在哉?半壁东南数千里,剿何艰难失何易。况令贼势更猖狂,军前谁许同生死?子胥江作怒潮声,细柳营成垓下营。父老江东咸属望,诸君何以答升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战争场景的诗作,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战争画面。全诗共分为三个部分:将军与战争、战争的残酷与无奈、希望之光与胜利之望。
诗人描绘出一位威严、富有权威的将军形象,他不仅拥有大印、统领着东南边疆,还每日消耗巨资用于军费,展现出他对战争的决心和投入。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将军与敌军对峙的情景,尽管面临强大的对手和艰难的局势,将军仍然坚守阵地,不教士兵们进行训练和屯田,充分展现了将军的坚韧和决心。
战争的残酷性和无奈性也在诗中得到体现。诗人通过“百万貔貅江上列”、“半壁东南数千里”等句子,描绘了战争的规模之大和范围之广,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战争带来破坏和损失的无奈。
诗人转向希望与胜利的主题。通过对“子胥江作怒潮声”、“细柳营成垓下营”等景象的描述,诗人传达了对胜利的渴望和对未来的美好展望。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于战争中牺牲的人们和家庭的深深哀痛,以及对和平的向往和期待。
这首诗不仅是对战争的描绘,更是对人性、情感和希望的深刻探讨。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复杂而又丰富的战争画面,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思考战争的本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