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三叠古梁州,极目家山万里愁。
沧海谁怜还作客,翠楼人定悔封侯。
折枝何故当年唱,离绪难教逐水流。
行路怕听杨柳怨,西风残照不胜秋。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 阳关三叠古梁州,极目家山万里愁。
- “阳关三叠”指的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里的“阳关”是地名,位于今甘肃敦煌附近,是古代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
- “梁州”是唐代的一个地方名称,位于今天的陕西、甘肃一带。
- “极目家山万里愁”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家乡的无限思念和深深的忧愁。
- 沧海谁怜还作客,翠楼人定悔封侯。
- “沧海”通常指大海,这里可能是指大海的广阔无垠。
- “谁怜”意味着没有人理解和关心。
- “还作客”表示仍然身处异乡,无法回到家乡。
- “翠楼人定悔封侯”中的“翠楼”可能是指一种华丽的楼阁,“人定”可能是说到了某个特定的时间,“悔封侯”则表达了一种遗憾,可能是因为未能封侯(获得官职)而感到后悔。
- 折枝何故当年唱,离绪难教逐水流。
- “折枝”可能指的是某种象征性的比喻或者具体的事件。
- “当年唱”可能是指过去曾经有过的一些歌唱或表达。
- “离绪难教逐水流”表达了离别的思绪难以像流水一样随波逐流,难以摆脱。
- 行路怕听杨柳怨,西风残照不胜秋。
- “杨柳”在中国文化中常常与离别和思念联系在一起。
- “西风残照”可能是指秋天的景色,象征着落寞和衰败。
- “不胜秋”强调了秋天带来的凄凉和无力感。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情感丰富的表达,描绘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因远离家乡而产生的孤独和忧郁。通过对“阳关三叠”和“梁州”等地点的提及,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遥远和牵挂。同时,通过“沧海谁怜还作客”和“翠楼人定悔封侯”,诗人抒发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渴望未果的无奈和悔恨。最后两句,“行路怕听杨柳怨,西风残照不胜秋”,更是将诗人的孤独、忧伤和无力感推向高潮,展现了其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