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肯开花不趁妍,萧萧影落砚池边。
一枝片叶休轻看,曾住名山傲七贤。
解析:
1 诗句释义:
- “不肯开花不趁妍”: 描述竹子不愿意开放,也不追求美丽的外观。”妍”指的是美丽,这里用来形容花朵的娇艳。
注释:这句反映了竹子的性格特点,即不随波逐流,保持自然本色。
- “萧萧影落砚池边”: 影子轻轻落在砚台旁边的池水中。”萧萧”形容风声或竹叶的声音,也暗指竹叶随风摇曳的样子。
注释:描绘了一幅宁静而优雅的画面,竹子的影子映照在水面上,增添了一份静谧之感。
- “一枝片叶休轻看”: 即使只是一枝一叶,也不应该轻视。这里的”休轻看”强调即使是微小的部分也有其独特的价值。
注释:提醒我们不要忽略任何事物,包括最不起眼的部分,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 “曾住名山傲七贤”: 曾经居住在名山之中,并自视甚高,与七位贤人并列。这里的”七贤”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七位著名人物,如竹林七贤等。
注释:表达了竹子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以及它与古人的某种联系或认同感。
- 译文:
不肯开花不趁妍,萧萧影落砚池边。
一枝片叶休轻看,曾住名山傲七贤。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形象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独立自主的精神风貌。竹子以其坚韧的姿态和谦逊的品质,成为了诗人心中的一种象征。诗中的竹子不追求外在的美丽,而是保持着自然的本色,仿佛一位淡泊名利、高洁自守的隐者。
首句“不肯开花不趁妍”,揭示了竹子不愿随波逐流,只求保持其本质之美。竹子虽然能够开花,但并不追求那种浮华的外表,而是保持一种内在的质朴和坚韧。这种拒绝迎合的态度,使得竹子显得更加真实和可贵。
次句“萧萧影落砚池边”,则是对竹子影子的生动描绘。竹子的影子轻轻落在砚台旁边的池水中,形成了一种静谧而优美的画面。这种景象让人联想到一种清雅、恬淡的氛围,与诗人所要表达的心境相得益彰。
第三句“一枝片叶休轻看”,再次强调了竹子的价值。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一枝一叶,也不应该被轻视。这种谦逊的态度,体现了竹子的谦逊品质和对自身的肯定。它告诉我们,每一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无论是大是小,都应该得到尊重和珍视。
最后一句“曾住名山傲七贤”,则将竹子与古人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敬仰之情。竹子曾经居住在名山之中,并且自视甚高,与七位贤人并列。这种形象的比喻,不仅赞美了竹子的高洁品质,也体现了诗人对古人精神风貌的向往和崇敬。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自己的理想追求,他希望像竹子一样,拥有独立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不被世俗所动摇。
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形象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独立自主的精神风貌。它既是一种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人格修养的启示。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竹子的坚韧与谦逊,以及诗人对这种品质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