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桥高里朔风声,岱顶归来历下行。
清、济依然流泗水,泰山幸不隔长城!
争桃乃有齐三士,辞币曾无鲁二生。
游遍中原将北上,萧萧轮铁向燕京。

【注释】

汶桥:指汶河上的桥梁。高里:山名,在今泰安市西南。朔风:北风。岱顶、历行:泰山之巅和经过的路线。泗水:即泗水县,治所在今山东济宁市。长城:泛指边关。

齐三士:指齐国的孟尝君门客冯谖、孙膑等三人。鲁二生:指鲁国的两个贤士孟轲、曾参。

萧萧轮铁:形容车轮发出的声音,这里指车轮滚动的声音。燕京:指京城北京。

【译文】

从泰安北返济南时作

汶河桥高耸入云,北风吹过发出阵阵响声,我来到泰山之巅,沿着山路下行。

清、济两条河流仍然流经泗水,但泰山并未隔断了黄河与长城!

当年齐桓公招来三位门客,孟尝君孙膑、冯谖等人帮助他;鲁哀公曾经两次派人带着礼物到魏国去请曾参,却都没有请到。

我已经游遍中原大地,现在将北上京城,希望有朝一日能再次回到我的故乡。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自济南返回泰安后写的。首联写自己由泰安往北返济南途中的感受。“汶桥高里”点明地点,“朔风”点明时令,“北返”说明此次行程的目的。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怀念之情。颔联承上启下,写旅途所见,“清、济”点出地点,“依然”说明水流如故,“流泗水”表明诗人仍像往常一样行走在这条大河边。“泰山幸不隔长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尾联写诗人的归心似箭,希望能早日回到故乡。

此诗为五律体,全诗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