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车载囊橐,后车载妻孥。
壮丁夹傍路,布地黄金铺。
江山方鼎沸,官府争首途。
国事彼何知,鼠窜保头颅。
何来庾吴郡,载去飞舳舻。
始知朝庙上,多此误国徒。
可怜海外民,日日望来苏。
去者已如鲫,在者亦犹驽。
行旌出郊野,阻截逢狗屠。
千夫拥锹锸,一夫起啸呼。
官长将焉往,进退局辕驹。
轿有七宝笥,箧有一箪珠。
匍匐献营垒,四出调兵符。
护卫过城甸,胜似供军需。
官守弃陷阱,生死脱崎岖。
海峤三千里,谁能为负嵎。

台湾官府纪事

前车载囊橐,后车载妻孥。

壮丁夹傍路,布地黄金铺。

江山方鼎沸,官府争首途。

国事彼何知,鼠窜保头颅。

何来庾吴郡,载去飞舳舻。

始知朝庙上,多此误国徒。

可怜海外民,日日望来苏。

去者已如鲫,在者亦犹驽。

行旌出郊野,阻截逢狗屠。

千夫拥锹锸,一夫起啸呼。

官长将焉往,进退局辕驹。

轿有七宝笥,箧有一箪珠。

匍匐献营垒,四出调兵符。

护卫过城甸,胜似供军需。

官守弃陷阱,生死脱崎岖。

海峤三千里,谁能为负嵎。

【注释】

囊橐:装有钱物的口袋。

妻孥:妻儿和奴仆。

鼎沸:形容人声喧闹。

首途:指官员赴任。

庾吴郡:地名,今江苏省苏州市一带。

舳舻(zhúlú):船。

三千里:泛指很远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明末农民战争的诗篇。《台湾府志》记载:“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福建海盗郑芝龙率众数万至台湾,据台湾诸生黄道周请建台湾府治于赤嵌南里。”这首五言绝句,就描写了当时郑氏占据台湾时的情况,反映了农民起义军的英勇斗争,也表现了诗人对起义军的支持与同情。

首联“前车载囊橐,后车载妻孥”,点明了起义军由农民组成,他们带着自己的财产、妻子儿女奔赴战场。这两句诗通过“前”、“后”两相对照,突出了起义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

颔联“壮丁夹傍路,布地黄金铺”,描绘了起义军浩浩荡荡的队伍,沿途百姓夹道欢迎,如同遍地铺满了黄金一般。这两句诗生动地表现了起义军的威势,也体现了诗人对起义军的高度赞扬。

颈联“江山方鼎沸,官府争首途”,进一步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起义军的到来,使得原本平静的江山变得沸腾起来,而那些腐败的官员们却在争相前往首途赴任,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同时,这也暗示了农民起义军的胜利只是暂时的,他们的斗争还将继续进行。

尾联“海峤三千里,谁能为负嵎”,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起义军的期望和信心。他认为,尽管起义军面临重重困难,但他们终将迎来胜利的曙光。这一联既表明了作者对农民斗争必胜的信念,也体现了他对正义事业的坚定支持。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成功地塑造了农民起义军的英勇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他们深深的敬意和支持。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当时社会状况的窗口,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