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多变迁,云头灭苍狗。
岂有爱憎心,此薄而彼厚。
不过昏眚侵,太阳暂蒙垢。
真人驱天骄,名王系组绶。
献俘阙庙前,函头在左右。
未知我今生,得此遭逢否。
【译文】
上天变化无常,云头上灭了苍狗。
哪有爱憎之心,此薄而彼厚。
只是昏庸的灾祸侵入,太阳暂时蒙受污垢。
真人驱散天骄,名王被系着组绶。
献俘到太庙前,头盖骨在左右。
不知我这一生中,能否得到这样的遭遇?
【注释】
- 斗六:地名,指今台湾省台北市。
- 有感:感慨。
- 多变迁:指世事多变。
- 云头灭苍狗:云彩遮住了天,好像天被云遮住一样。
- 岂有爱憎心:哪会有爱憎分明的心。
- 此薄而彼厚:这薄而那厚。比喻对待不公。
- 不过昏眚侵:只不过是由于昏庸的灾祸侵入罢了。
- 太阳暂蒙垢:太阳暂时蒙上了污垢。比喻君主受到小人的蒙蔽。
- 真人:指明君。
- 天骄:天之骄子,指外敌。
- 名王:指诸侯国的主君。
- 献俘:古代的一种仪式,表示胜利后献给敌人的俘虏。
- 阙庙:指宗庙,是帝王祭祖的地方。
- 函头:指人头的包裹物,此处泛指人的头部。
- 遭逢:遇到,遭遇。
【赏析】
《闻斗六一带被燬有感》是明代文学家李攀龙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时事的感慨和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
首联“上天多变迁,云头灭苍狗”描绘了世界的变化无常,暗喻政治的不稳定和混乱。接着以“岂有爱憎心,此薄而彼厚”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现象的不满,认为世间没有真正的公正和平等。最后两句“不过昏庸的灾祸侵入,太阳暂蒙垢”,进一步强调了社会的黑暗面,暗示了国家面临的危机。
中间两联“真人驱天骄,名王系组绶”则是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明君出现,能够驱散外敌的威胁,使国家恢复和平与繁荣。而“献俘阙庙前,函头在左右”则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胜利场面,同时也反映了国家的屈辱和无奈。
尾联“未知我今生,得此遭逢否”则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担忧和疑问,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在这个乱世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和机会。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体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示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