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米易钱钱一囊,台湾未闻此奇荒。闻之自古疑荒唐,不意年来屡屡尝。
今年米价尤殊昂,一斗二升银煌煌。市中之米作珠量,食米之人膏粱肠。
贫民得米为米浆,升杓在手千金装。又有无米无可望,朝朝采藿登首阳。
旱潦之后草色黄,茹草不得为寇攘。明火杀人取所藏,比于倭人尤堂皇。
劫夺孰与税敛强,时或放火烧民房。亦习洋氛效薄凉,暴政焚杀皆寻常。
盗为饥驱情可伤,况有道殣无劻勷。算及锱铢添税章,民不得食泪汪汪。
房捐市税何处偿,说增一倍告四方。人人争欲望苍苍,望天或雨钱与粮。
无肉可敷眼前疮,无水可苏赪尾鲂。呜呼,无米孰为指太仓。
【注释】
- 斗米:古代的计量单位,一斗等于十升,所以一斗米就是十升米。
- 易钱钱一囊:容易换成钱币,形容物价昂贵。
- 台:指台湾。
- 尝:试吃,尝试。
- 尤殊昂:特别贵。
- 珠量:像珠子一样大小的量词,这里指米粒小到像珠子一样。
- 膏粱肠:比喻吃得过于油腻,肠胃不适。
- 贫民得米为米浆:穷人把米煮成汤喝。
- 首阳:首阳山,位于今河南省济源市境内。
- 寇攘:强盗。
- 倭人:指日本的侵略者。
- 比于倭人尤堂皇:与日本的侵略者相比更加凶恶。
- 劫夺孰与税敛强:抢劫和勒索比税收还要严重。
- 放火烧民房:烧毁民众的房屋。
- 暴政焚杀皆寻常:暴政导致的杀戮和焚烧都是平常事。
- 道殣无劻勷:路遇饿死的人没有帮助。
- 算及锱铢添税章:计算税款时连最小的一点也要计算进去。
- 苍苍:天空。
- 说增一倍告四方:要求增加一倍的税收,向四面八方征收。
- 人人争欲望苍苍:每个人都争着希望得到天降的粮食。
- 望天或雨钱与粮:希望天气好转或者下雨,好让人民得到食物。
- 无肉可敷眼前疮:没有食物可以填饱肚子,形容饥饿之苦。
- 无水可苏赪尾鲂:无法用水来救活那些已经腐烂的鱼。
- 呜呼:感叹词,表示惋惜、哀痛。
【赏析】
这首诗是晚清诗人丘逢甲在甲午战争后写给光绪皇帝的奏疏,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民的深切关怀。全诗通过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描写,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战争中所受的苦难。
诗中的“斗米易钱钱一囊”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物价飞涨的现象,让人感受到了当时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崩溃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压力。接着,作者通过对台湾的情况进行了对比,进一步突显了问题的严重性。
诗中通过描述农民的生活困境,揭示了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痛苦。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将粮食煮成粥喝,甚至不惜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这些悲惨的场景,让人深感同情和愤怒。
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作者认为,无论是抢劫还是税收,都比战争造成的损失要严重得多。这种观点,既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混乱无序,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
诗中的“无肉可敷眼前疮”和“无水可苏赪尾鲂”,更是直接表达了农民们生活的艰难困境。他们不仅面临着饥饿的威胁,还承受着战争的创伤。这种对人民的深刻同情和关爱,令人动容。
这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批判战争暴行的诗歌。它不仅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也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正义的追求。这首充满情感和思考的诗歌,至今仍值得我们深思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