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夹溪出,众水中流分。水落群石起,两山相对奔。
一水渡未毕,西海已衔半边日。不辨山容辨水声,水声急驶如雷疾。
水挟沙石流滔滔,鲸鱼有脊鲲有尻。风雨春秋发洪潦,一溪万窍生怒号。
招招舟子指行路,路在溪中乱石处。陵谷今来几变迁,乱石如山流不去。

【注释】

过大甲溪日暮口号:大甲溪,位于广西桂平市。大甲溪水深流急,两岸山崖陡峭,峡谷深邃,景色十分壮观。诗人于大甲溪畔日暮时作此诗。

两山夹溪出,众水中流分。水落群石起,两山相对奔。

一水渡未毕,西海已衔半边日。不辨山容辨水声,水声急驶如雷疾。

水挟沙石流滔滔,鲸鱼有脊鲲有尻。风雨春秋发洪潦,一溪万窍生怒号。

招招舟子指行路,路在溪中乱石处。陵谷今来几变迁,乱石如山流不去。

【赏析】

这首诗的首句“两山夹溪出”,描绘了一幅大甲溪两岸险峻的景象。接着,诗人通过观察水流的动态,将大甲溪的水流比作奔腾的巨兽,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其雄浑的气势。

第二句“众水中流分”进一步描绘了水流湍急的场景,仿佛千军万马争过狭窄的河道。第三句“水落群石起,两山相对奔”则通过描绘水流冲击岩石的情景,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大甲溪的水流比作勇猛的战士,而将周围的山石比作坚固的盾牌或障碍物,形象地表达了水流冲刷岩石、推动山峰的场景。

第五句“一水渡未毕,西海已衔半边日”则是对整个场景的高度概括,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景观的宏大。第六句“不辨山容辨水声,水声急驶如雷疾”则通过对比山水的声音和形态,强调了水流的力量和速度。

第七句“水挟沙石流滔滔,鲸鱼有脊鲲有尻”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水流挟带沙石奔腾的场景,以及水流与自然界生物的相似性。第八句“风雨春秋发洪潦,一溪万窍生怒号”则是对大甲溪洪水季节的生动描写,表现出自然界的壮丽与威严。

最后两句“招招舟子指行路,路在溪中乱石处”则通过描绘船夫的指引和行人的行进轨迹,展现了旅途的艰辛和曲折。“陵谷今来几变迁,乱石如山流不去”则是对整个场景的总结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人生经历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以大甲溪的水为主题,通过对水流、山石、风雨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力量。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水流与岩石、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与自然的敬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