崱屴千峰复万峰,峰峰如剑向人摐。密密藤萝看不见,中有千年鹿养茸。
一群狰狞出苍狗,林中三鹿五鹿走。腥风恶兽踯躅奔,山猪趋前熊趋后。
猎人持枪林中藏,不期中肩期中首。负枪复向云雾中,穷冬莽莽生悲风。
扪壑攀岩作猱上,艎榛但见青蒙蒙。逐鹿深山道,山深惟荒草。
相传上有琼瑶台,复说中有金银岛。逐鹿不知山浅深,时时路傍逢洞獠。
洞獠深居穷崖阴,逢人杀人无人心。猎人见獠如见鹿,獠群鬨散如惊禽。
打鹿取藏涧中水,或杂黄獐兼野豕。十日挈出向冰壶,肠肉既佳味亦美。
身带山中烟瘴归,归到家中与妇子。焙肉把酒共酣呼,鹿臭在衣血染须。
鹿蹄可以换斗米,鹿茸可以市珍珠。鹿角熬胶养身躯,打鹿之乐何如乎。
打鹿不畏苦,使余从军气如虎,汉家狗屠视如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崱屴千峰复万峰,峰峰如剑向人摐。
注释:巍峨的山峰重重叠叠,一座座山峰就像利剑一样直刺着人。
赏析:这是对山势的生动描绘,山峰如同锋利的剑一般,给人一种峻峭、挺拔的感觉。密密藤萝看不见,中有千年鹿养茸。
注释:密集的藤萝遮挡住了视线,但在这茂密之中,生长着千年的鹿茸。
赏析:这里通过藤萝的形象,表达了一种幽深、隐秘的氛围,同时也揭示了鹿茸的珍贵和稀有。一群狰狞出苍狗,林中三鹿五鹿走。
注释:一群凶猛的动物从树林中跑出来,其中有三只鹿和五只鹿。
赏析:这里通过动物的形象,表现了山林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示了狩猎的危险和紧张气氛。腥风恶兽踯躅奔,山猪趋前熊趋后。
注释:腥风四起,凶猛的野兽四处乱窜,山猪在前面逃跑,熊在后面追逐。
赏析:这里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山林中的生态多样性和生物的生存状态,同时也暗示了狩猎者的残忍和无情。猎人持枪林中藏,不期中肩期中首。
注释:猎人拿着枪在树林中潜行,没想到却击中了自己的头或肩。
赏析:这里通过猎人的行动,反映了狩猎者的困境和无奈,同时也展现了狩猎者的智慧和机智。负枪复向云雾中,穷冬莽莽生悲风。
注释:带着武器再次进入云雾之中,寒冷的冬天让人感到凄凉。
赏析:这里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狩猎生活的艰辛和孤独感,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哀愁。扪壑攀岩作猱上,艎榛但见青蒙蒙。
注释:攀爬上陡峭的山壁,像猴子一样灵活地前进,只见前方是一片青色的迷雾。
赏析:这里通过登山的动作和视觉效果,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赞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冒险的渴望和追求。逐鹿深山道,山深惟荒草。
注释:沿着山路深入山中,只见山间只有荒芜的草。
赏析:这里通过环境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山野的向往和留恋,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相传上有琼瑶台,复说中有金银岛。
注释:相传山上有琼瑶般的仙境,又说那里有金银财宝的岛屿。
赏析:这里通过神话传说的引入,展现了诗人对于神秘世界的向往和好奇,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浪漫和幻想。逐鹿不知山浅深,时时路傍逢洞獠。
注释:追逐鹿群时不知道山有多深,常常在路旁遇到山洞里的獠牙人。
赏析:这里通过人物的行为和遭遇,反映了狩猎者的危险和无奈,同时也展现了狩猎者的勇气和坚韧。洞獠深居穷崖阴,逢人杀人无人心。
注释:山洞里的人居住在陡峭的悬崖下,见到人就会杀人,没有一点人性。
赏析:这里通过人物的行为和性格,展现了洞穴人的野蛮和残酷,同时也反映了狩猎者的挑战和危险。猎人见獠如见鹿,獠群鬨散如惊禽。
注释:猎人看到獠人就像看到鹿一样,獠群哄然散去像惊飞的野鸟。
赏析:这里通过猎人的视角和感受,展现了狩猎者的危险和无奈,同时也反映了狩猎者的智慧和机智。打鹿取藏涧中水,或杂黄獐兼野豕。
注释:猎杀鹿后将鹿藏在深山的泉水中,有时还会捕到黄獐或野猪。
赏析:这里通过对狩猎行为的描述,展现了狩猎者的生活和习惯,同时也反映了狩猎者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十日挈出向冰壶,肠肉既佳味亦美。
注释:用十天的时间把捕获的鹿肉煮熟后献给朝廷,肉质鲜美,味道也非常美妙。
赏析:这里通过对美食的赞美,展现了狩猎者的生活品质和社会价值,同时也反映了狩猎者对美食的追求和享受。身带山中烟瘴归,归到家中与妇子。
注释:带着山间的瘴气回来,回到家乡和妻子儿女团聚。
赏析:这里通过家庭生活的描绘,展现了狩猎者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同时也反映了狩猎者对家庭的眷恋和思念。焙肉把酒共酣呼,鹿臭在衣血染须。
注释:烤着鹿肉喝着酒一起畅饮,鹿肉的香味让衣服都沾上了血迹。
赏析:这里通过饮酒的场面和细节描写,展现了狩猎者的欢乐和放松,同时也反映了狩猎者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鹿蹄可以换斗米,鹿茸可以市珍珠。
注释:鹿蹄可以换得一斗米的粮食,鹿茸可以换得一颗珍贵的珍珠。
赏析:这里通过物品交换的描写,展现了狩猎者的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同时也反映了狩猎者对财富的追求和欲望。鹿角熬胶养身躯,打鹿之乐何如乎。
注释:用鹿角熬成的胶液来滋补身体,这种狩猎的乐趣又怎么能够比拟呢?
赏析:这里通过对狩猎行为的反思和评价,展现了狩猎者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同时也反映了狩猎者对生活的理解和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