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迹尘灰中,萧然无一事。
蛮触自纷纷,高闲见余志。
山海一年间,■偬风景异。
出门何处行,途有蕃马辔。
马嘶知俗殊,风鸣识秋至。
堪叹日暮天,变态如斯易!
【注释】
①托迹:依附。尘灰中:比喻人世间。萧然:冷落、寂寞的样子。蛮触:即“蛮触之交”,指朋友之间,也指人与人之间的纠纷。高闲:超脱、悠闲。余志:自己的志向。山海一年间:指经过一年。山海,泛指远方。■偬(shuò)风景异:意即“景色不同”。途有蕃马辔:路上遇见蕃族的马笼头(喻指异族)。
②蕃马:古代西北少数民族所乘的马,此处借指边地少数民族或外族。辔:马笼头。
③马嘶:马叫。知俗殊:知道外族风俗的不同。风鸣识秋至:风声可以辨别季节的变化。
④堪叹:可慨叹、可叹息。日暮天:太阳落山的时候。变态:指事物的变迁、变化。易:变易,改变。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诗人以“咏怀”为题,实际上是抒写自己内心的悲愤之情,表达出对时世的不满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首联“托迹尘灰中,萧然无一事。”诗人说自己像尘埃附着在世上一样,没有一件事是值得挂虑的。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无奈。
第二联“蛮触自纷纷,高闲见余志。”诗人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认为世间纷扰之事就像“蛮触之交”一样,而自己在这些事情面前却能保持清高的心态,不受其干扰。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超然态度和对自由的追求。
第三联“山海一年间,■偬风景异。”诗人描述了自己经历的岁月,从山海关到山海关,一路上的风景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世事变化的感慨。
第四联“出门何处行,途有蕃马辔。”诗人询问自己应该去哪里才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而在路上遇到了蕃族的马笼头。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渴望和朋友之间的思念之情。
第五联“马嘶知俗殊,风鸣识秋至。”诗人通过马嘶和风鸣的声音来感知外族的风俗和文化,从而体会到了外族的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差异。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外族文化的尊重和好奇之心。
最后一句“堪叹日暮天,变态如斯易!”诗人感叹时间的变化无常,如同天地间万物一样变幻莫测。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孤独、超脱而又充满感慨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不满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