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嗜好各有偏,昔者为酒今为烟。通脱俱能适我兴,迷溺乃足生彼瘨。
酒可合□可颐养,下饫渔樵上神仙。奇士、隐士或赖醉中传,嗜之灭顶而流涎。
遂有丧性家国捐,归咎于酒何为焉!譬之于食色,乐而过之亦致愆。
我生于世百无嗜,独有书味结寄缘。宋艳班香供吮嗽,经腴史液相缠绵。
闲来偶吸罂粟髓,恰如客思莼菜然。写意聊作消闲计,心不在此等谈玄。
床头金灯伴玉管,藉作藜光年复年。亦愁食痂成夙癖,旬日匝月辄舍旃。
凌云吐气豪千尺,未许尤物长熬煎。况思调鼎上金殿,复愿饮冰到居延。
一杯、一酌且须断,宁忍烟霞痼癖卧寒毡!虽未作监兼作戒,早已忘蹄又忘筌。
自从世界变腥膻,燹火劫灰焚大千。恶氛炎燀不可扫,瘴烟毒雾镇相连。
九霄无路餐金瀣,半世空劳炼汞铅。自叹此身已废朽,遂将此事托逃禅。
这首诗是一首关于抽烟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吸烟的过程和感受,表达了对烟草的喜爱和依赖。
首句“人生嗜好各有偏,昔者为酒今为烟。”描述了人们在生活中有不同的爱好和习惯,有的人喜欢喝酒,有的人喜欢抽烟。这里的“昔者”指的是过去,而“今为”则表示现在的情况。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强调了抽烟这个爱好的普遍性和独特性。
接下来的一句“通脱俱能适我兴,迷溺乃足生彼瘨。”进一步阐述了抽烟给诗人带来的愉悦感。这里的“通脱”意味着自由自在,而“迷溺”则表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诗人认为,无论是喝酒还是抽烟,都能让他感到愉悦和满足,而过度沉迷则会给他带来痛苦。
在第三句中“酒可合□可颐养,下饫渔樵上神仙。”则提到了抽烟的好处。这里的“合□”可能是指与朋友共饮,而“颐养”则表示保养身体。诗人认为抽烟是一种养生的方式,可以帮助他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第四句“奇士、隐士或赖醉中传,嗜之灭顶而流涎。”则进一步解释了抽烟对于一些特定人群的重要性。这里的“奇士”、“隐士”可能是指一些有特殊才能和才华的人,他们可能会通过醉酒来传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同时,诗人也提醒我们,过度迷恋某种事物可能会导致我们失去自我控制力,甚至产生不良后果。
在第五句“遂有丧性家国捐,归咎于酒何为焉!”中,诗人表达了对于烟草成瘾问题的担忧。他认为,一些人因为过度沉迷烟草而导致家庭破裂、国家动荡等问题,这完全是对烟草依赖的误解和误用。
第六句“譬之于食色,乐而过之亦致愆。”则通过类比的方式进一步解释了抽烟的危害。这里将抽烟与吃美味的食物和看美丽的风景相提并论,指出如果过度享受这些物质上的满足,也会带来负面的后果。
在第七句“我生于世百无嗜,独有书味结寄缘。”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他认为,尽管生活中有很多诱惑和欲望,但他仍然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第八句“宋艳班香供吮嗽,经腴史液相缠绵。”则描述了抽烟时的美好体验。诗人通过描绘烟草的香气和口感,让我们感受到了那种独特的愉悦感。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于这种体验的珍视和留恋。
第九句“闲来偶吸罂粟髓,恰如客思莼菜然。”则进一步描绘了抽烟时的情境。在这里,诗人借用了成语“客思莼菜”来形容自己的心情,表示在空闲时会想起家乡和亲人,而抽烟则是在这种情绪下的一种寄托。
第十句“写意聊作消闲计,心不在此等谈玄。”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抽烟的态度。他认为虽然抽烟可以作为一种消遣,但不应该过于沉迷其中。同时,他也意识到有些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第十一句“床头金灯伴玉管,藉作藜光年复年。”则描述了夜晚抽烟的氛围。在这里,诗人通过描绘金灯和玉管的美丽景象,让我们感受到了那种优雅而宁静的氛围。同时,他也表明自己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并把它当作了一种常态。
第十二句“亦愁食痂成夙癖,旬日匝月辄舍旃。”则表达了对烟草成瘾问题的担忧。他认为有些人因为烟草成瘾而形成了一种习惯,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
第十三句“凌云吐气豪千尺,未许尤物长熬煎。”则描述了抽烟时的豪迈气概。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吐出一口烟雾的情景,展现了他的自信和勇气。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于这种气概的自豪。
第十四句“况思调鼎上金殿,复愿饮冰到居延。”则进一步描绘了抽烟时的场景和心境。在这里,诗人借用了成语“调鼎上金殿”来形容自己对于权力的追求和向往,而“饮冰到居延”则表示他愿意为了目标而付出努力。
第十五句“一杯、一酌且须断,宁忍烟霞痼癖卧寒毡!”则表达了对于抽烟的坚决态度。在这里,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喝下一杯茶的场景,表达了对于抽烟的拒绝和决心。同时,他也表明自己不会因为一时的诱惑而放弃自己的信仰和原则。
第十六句“虽未作监兼作戒,早已忘蹄又忘筌。”则表达了对于戒烟的认识和决心。诗人通过这句话告诉我们,虽然自己还没有完全戒掉烟草,但已经意识到了它的危险性和危害性。同时,他也表明自己已经不再依赖烟草来获得快感和满足,而是找到了其他更加健康的方式来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