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不得骑马游司并,又不得披裘冰天射虎行。
壮颅郁郁居此岛,何能碧海诛长鲸!行年三十又有七,电光雷火驱白日。
已抛腰下断水力,更秃楯头如椽笔。意气空自不可羁,少壮风云能几时!
宇宙黄埃万丈积,挥戈欲扫嗟已迟!此心岂得付流水,我欲登天一问之。
【注释】
有感:感慨。
放歌:放声歌唱。
司并(xi):《汉书·地理志》:“司并县,属兖州。”
披裘冰天射虎行:披着皮裘在冰冻的天地中猎虎。
壮颅(tuǐ):形容人头脑聪明过人,像大头颅一样。
何能碧海诛长鲸:怎能在碧海上杀死长鲸?
行年三十又有七:年龄已过三十岁,又过了十七岁。
电光雷火驱白日:闪电雷鸣电光闪烁,把太阳都赶跑了。
已抛腰下断水力:已经丢掉了腰间的水力。
更秃楯头如椽笔: 更去掉了笔锋,就像椽木般粗壮的笔一样。
意气空自不可羁:意气风发,自然不受拘束。
少壮风云能几时:年轻的时候,能有几回风云际会?
宇宙黄埃万丈积: 天下黄尘满天,积厚万丈。
挥戈欲扫嗟已迟:挥舞利斧想铲除,但叹息时机已晚。
此心岂得付流水:这颗心岂能像流水那样随波逐流?
我欲登天一问之:我想飞上天空,去问问它。
【赏析】
这是一首愤激悲愤的诗,是诗人晚年抒发自己抱负不得实现的苦闷和愤怨之情的作品。全诗以“我”为主人公,通过抒写“我”的身世遭遇、理想追求及现实矛盾心理,表达了诗人的悲愤和无奈之情。
“我生不得骑马游司并”,意思是我一生未能骑马游玩于司并县。司并县,汉属兖州,在今河南濮阳西南一带;后汉建武元年(25)置东郡,治濮阳,辖地包括今天的山东定陶、聊城等市县,而诗人却未能驰骋于其中,这是何等的遗憾!“又不得披裘冰天射虎行”,意思是我又不能披裘皮在冰天雪地里射虎。这句进一步说明自己无法在大自然里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壮颅郁郁居此岛”,意思是我的壮年时期郁郁寡欢地居住在这个岛上。“何能碧海诛长鲸”,意思是怎么能够到碧海中去消灭那巨大的鲸鱼呢?这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壮志未酬、抱负不展的愤慨心情,同时又流露出诗人对于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深沉感慨。
诗人在这首诗中,一方面感叹自己的才华无处施展,一方面又表现出他不甘平庸、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这正是他一贯的思想性格和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
“行年三十又有七,电光雷火驱白日”,意思是我已年近四十岁,但仍然被朝廷贬谪。这里“电光雷火”比喻皇帝对臣的惩罚十分严酷,而“白日”则是诗人自我调侃的反语。“已抛腰下断水力,更秃楯头如椽笔”两句,意思是我已将腰上的水力弃掷,并且削去了笔锋,喻指诗人的仕途已尽。“意气空自不可羁”,意思是我的意气依然旺盛,自然难以受拘束。“少壮风云能几时”,意思是我们年轻时的风云何时再现呢?这两句是说,自己虽然年纪大了,但仍怀有雄心壮志,希望再创辉煌。但是,“宇宙黄埃万丈积,挥戈欲扫嗟已迟”,意思是天地间尘土飞扬,堆积如山,但我已无能力挥动长戈去铲除了。这两句是说,自己已经老了,即使想要扫除一切,也来不及了。
“此心岂得付流水,我欲登天一问之”两句,意思是这颗火热的心怎能像流水一样随波逐流?我还想飞上九天,去问问它。“此心”指诗人的雄心壮志与远大抱负。这两句是说,自己的抱负与理想不可能像河水一样随波逐流,而是要奋发图强,去争取光明的未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个人命运的忧虑,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以及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