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不入城,送我到东郭。
城隅幽僻处,修竹好篱落。
谁家数亩园,一径通略彴。
亭池未断手,黄垆已寂寞。
韩园稍高敞,位置苦参错。
清泉更宜引,丛树须一廓。
草堂回向南,茅亭尚待缚。
一笑悔多事,无人孰商榷。
且效袁丹阳,径造不须约。
虽无荡云胸,终胜插尘脚。
竹里安行厨,深杯竞斟酌。
醉卧君莫辞,流光不可捉。
夕阳散林影,送客噪双鹊。
拦街唱铜鞮,儿童手空拍。
醉翁名酿泉,痴儿觅快阁。
自非谢幼舆,谁宜置邱壑。

【译文】

秋风扫过山巅,来到东湖停留休息,又经过黄园饮宴于韩家园。

清风不入城,送我到东郭。

城隅幽僻处,修竹好篱落。

谁家数亩园,一径通略彴。

亭池未断手,黄垆已寂寞。

韩园稍高敞,位置苦参错。

清泉更宜引,丛树须一廓。

草堂回向南,茅亭尚待缚。

一笑悔多事,无人孰商榷。

且效袁丹阳,径造不须约。

虽无荡云胸,终胜插尘脚。

竹里安行厨,深杯竞斟酌。

醉卧君莫辞,流光不可捉。

夕阳散林影,送客噪双鹊。

拦街唱铜鞮,儿童手空拍。

醉翁名酿泉,痴儿觅快阁。

自非谢幼舆,谁宜置邱壑。

【赏析】

这是一首记叙性诗。全诗从作者的游踪着笔,首四句写秋末游湖的情景;接着写在韩家园饮酒、憩息的情景;最后写返归途中所见和所感。

开头两句“秋杪同人至东湖久憩归过黄园饮于韩家园”,点明了时间和场所。“秋杪”指秋季末尾,即秋末;“东湖”是杭州西湖的别称;“黄园”是宋代著名诗人黄山谷的别墅。“清风不入城,送我到东郭。”这两句是第一部分,写游湖时的感受。秋风萧瑟,没有风来吹动城门上的旌旗(古时候城门上插有木竿,杆顶系以布帛),说明当时天气凉爽宜人。“城隅幽僻处,修竹好篱落”,描写东湖畔的景致。“城隅”指城边;“幽僻处”是指偏僻的地方;“修竹好篱落”是指长满了竹子的篱笆,景色清幽雅静。

第三联“谁家数亩园?一径通略彴。”写在黄园的游踪。“谁家数亩园?”是说黄园的面积不大,但主人经营有方:“修竹”是黄山谷别墅的别业,他在这里修筑了一道竹篱笆,使竹园与住宅连成一片;“一径通略彴”,说明园内的小路很曲折。“亭池未断手,黄垆已寂寞”,写黄山谷别墅中的亭池、黄垆等遗迹。“亭池”指亭台水榭,是园林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断手”指残破不全;“黄垆”,是古代酒器,这里泛指酒肆或酿酒作坊;“寂寞”是形容冷落凄凉。

接下来五句“韩园稍高敞,位置苦参错”,写韩园的情况。“韩园”,即韩氏花园,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泠印社西侧;“稍高敞”,是指比黄山谷别墅更为宽敞;“位置苦参错”,是说位置安排得很杂乱。“清泉更宜引,丛树须一廓。”写在韩园的游览。“清泉”,指泉水;“丛树”,指树木丛生之处;“一廓”,是指四周环抱的空地。“草堂回向南,茅亭尚待缚。”写归途中的所见所感。“草堂”,指简陋的房舍;“回南”,指南面;“缚”,“结扎”的意思,指将茅亭系在屋檐下。“一笑悔多事,无人孰商榷。”写游后感慨。“一笑”,指游后高兴的心情;“多事”,意谓游得太多而感到累赘;“孰商榷”,意为没有人能商量商量。“且效袁丹阳,径造不须约。”写游后的打算和态度。“袁丹阳”,指东汉末年著名的隐士袁闳;“径造”,意思是径直去访问;“不须约”,意谓用不着事先约定或打招呼。“虽无荡云胸,终胜插尘脚。”这是全诗的最后一联,意思是虽然没有什么大作为,总比袖手旁观要强些。“荡云胸”,指心胸开阔如云一样宽广;“插尘脚”,指像脚尖插入地面那样低微。“竹里安行厨,深杯竞斟酌。”写在韩园的野餐和饮酒。“竹里”指竹篱笆里面;“深杯”指酒杯很深;“竞”,是竞赛的意思。“醉卧君莫辞,流光不可捉。”这是全诗的最后一联,写游后回家时的感受。“流光”,指时间流逝;“不可捉”,意思是时间无法挽留。

这首诗写的是一次游湖归途中经过黄园、韩园的所见所感,写得比较自然流畅,语言朴素通俗,读起来并不感到艰涩难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