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间夏内史,束发便从军。
江左龙飞误,华亭鹤唳闻。
遣骸谁护借,后死属王君。
何日携鸡酒,相从义士坟。

巢南书来谓将刊长兴伯吴公遣集先期得公真迹小札一通又得王山史先生所撰夏内史传及为内史营葬事甚详喜极驰告索诗纪之应以四律

注释:

云间夏内史,束发便从军。 ——在战争时期,云间是军事重地,夏内史(即夏元衡)从小开始就参加了军队。

江左龙飞误,华亭鹤唳闻。 ——江左指长江以南地区,龙飞指三国时的孙权称帝,这里比喻夏元衡在战场上的英勇。华亭是指今天的上海市松江区一带,鹤唳是指古代传说中鹤鸣时,有兵灾,夏元衡在这里听到鹤鸣,可能是预感到会有战事发生。

遣骸谁护借,后死属王君。 ——派遣遗体需要有人帮助运送和安葬,而如果夏元衡不幸去世,他的遗骸会由王君照顾。这里王君可能是王山史的字号,也可能是王山史本人。

何日携鸡酒,相从义士坟。 ——希望有一天能够带着鸡酒去拜访义士们的坟墓,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怀念。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得知夏元衡被贬的消息后写的,表达了对夏元衡的敬佩和怀念之情。诗中通过描绘夏元衡的军事生涯、英勇事迹以及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展现了他的伟大形象。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希望能够有机会拜访义士们的坟墓,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怀念。

首句“云间夏内史,束发便从军。”点题,指出了夏元衡的身份和背景。夏元衡是明朝时期的名臣,曾任南京工部尚书等职,以廉洁著称。他在战争中表现出色,被誉为“云间夏内史”。然而,由于政治原因,他被贬为平民。这一背景为下文的叙述提供了基础。

次句“江左龙飞误,华亭鹤唳闻。”进一步描绘了夏元衡的英勇形象。这里的“江左”指的是长江以南地区,而“龙飞”则暗指孙权称帝。诗人用“误”字表明,孙权称帝并不是因为其才华或能力,而是受到了政治势力的操控。同时,“鹤唳”则是古人认为鹤鸣时有兵灾的迷信说法,诗人以此暗示夏元衡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

第三句“遣骸谁护借,后死属王君。”表达了对夏元衡的同情和关心。这里提到了夏元衡的遗骸需要有人帮助运送和安葬,而如果夏元衡不幸去世,他的遗骸将会由王君照顾。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对夏元衡的关心和敬意。同时,这也暗示了王君与夏元衡之间深厚的友谊。

最后一句“何日携鸡酒,相从义士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他希望能有机会拜访义士们的坟墓,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怀念。这不仅是对夏元衡的尊敬和怀念,也是对整个明末清初时期忠义之士的赞美和缅怀。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对夏元衡的描述和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时代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