刎颈侯嬴漫怨哀,已从稗史证丰裁。
当年粤海同舟侣,更忆嵚奇小李才。
雄词慷慨湘江向,情话缠绵浙水杨。
长痛汉皋埋碧血,难从海国问红妆。
存殁口号
刎颈侯嬴漫怨哀,已从稗史证丰裁。
当年粤海同舟侣,更忆嵚奇小李才。
雄词慷慨湘江向,情话缠绵浙水杨。
长痛汉皋埋碧血,难从海国问红妆。
注释:
- 刎颈侯:战国时赵国的将军赵胜(字子龙),因受诬陷被处以极刑,临死前嘱咐儿子赵统说:“汝可杀我,但勿埋我于土中,要埋在大庭广众之中,以示不忘国恨。”后人为纪念他,遂建“刎颈亭”。
- 稗史:指杂史、野史之类的书籍。
- 丰裁:这里指丰功伟绩。
- 当年:指过去。
- 同舟侣:一起在船上的人。
- 嵚奇:高峻挺拔的样子。
- 湘江:即湘水,流经湖南省,为长江支流之一。
- 浙水:浙江,简称为浙,是浙江省的别称。
- 汉皋:古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安陆县西南,是楚王刘注的墓所在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叹历史人物的诗歌,通过描写历史人物的英勇事迹和崇高品德,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首句“刎颈侯嬴漫怨哀”,描绘了刎颈侯赵胜的英勇形象。他因为被诬陷而遭受极刑,临死前的怨恨和哀伤让人动容。
次句“已从稗史证丰裁”,则是对刎颈侯赵胜英勇事迹的赞美。这些事迹不仅被记录在稗史上,而且被后人作为丰功伟绩来传颂。
第三句“当年粤海同舟侣,更忆嵚奇小李才”,则将视角转向过去,回忆起与刎颈侯赵胜共事的日子。那时他们同在一艘船上,共同面对着困难和挑战,展现出了他们的才华和勇气。
第四句“雄词慷慨湘江向”,进一步描述了刎颈侯赵胜在湘江上的英勇表现。他的言辞豪迈激昂,充满了爱国情怀和壮志豪情。
第五句“情话缠绵浙水杨”,则又回到了过去,回忆着刎颈侯赵胜曾经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他的深情厚意和真挚情感,至今仍让人们感动不已。
最后一句“长痛汉皋埋碧血,难从海国问红妆”,则表达了诗人对刎颈侯赵胜的深深怀念。他永远地留在了汉皋,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悲痛。然而,他也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让人们在困难面前依然能够坚持信念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