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门南十丈尘,郎曹退食暂间身。
尽多陆海浮沉客,争似云霄啸傲人。
安命何须寻季主,问天那更学灵均。
婆娑应伴康衢叟,共庆尧年甲子春。

这首诗是诗人在岁暮放衙后,归寓口占的。宣武门南十丈尘,指的是京城中车马喧闹、尘土飞扬的景象;郎曹退食暂间身,则表达了自己暂时放下公务的轻松自在。尽多陆海浮沉客,争似云霄啸傲人,表达了自己与那些四处奔走、浮沉不定的人相比,更愿意做一位超脱物外、啸傲风尘的人。安命何须寻季主,问天那更学灵均,表达了自己对于命运和天命的看法,认为不必去寻求季主那样的隐士,也无需去学习屈原那样的理想主义者。婆娑应伴康衢叟,共庆尧年甲子春,则表达了自己愿意与那些悠然自得的老人一起度过这个美好的春天,共同庆祝国家的繁荣昌盛。

注释:

宣武门南十丈尘:宣武门(今北京天安门),在长安城东南角,因唐玄宗曾在此登临,故又名“登封门”。宣武门以南为皇城的南面,称“禁中”,皇帝居中,群臣朝会于此,故名“宣武门”。宣武门南指皇城内,十丈尘指皇城中车马喧嚣、尘土飞扬的景象。

郎曹退食暂间身:郎曹,官署名称。郎曹退食,意谓官员下班回家吃饭休息。间身,暂时脱离职务,放松身心。

尽多陆海浮沉客:尽多,很多。陆海,陆地和海洋,泛指四方。浮沉客,指四处奔波、浮沉不定的人。

争似云霄啸傲人:争似,比较谁更好。云霄,天空。啸傲人,指志向高远、不卑不亢的人。

安命何须寻季主:安命,指安心地接受命运的安排。季主,指春秋时的隐士介子推,曾隐居于山西介休县东南山中的“介之推村”,后人称之为“介休三贤”之一。这里以季主自比。

问天那更学灵均:问天,指探求天命。灵均,即屈原,战国时楚国诗人,楚怀王时任左徒,主张联齐抗秦。屈原曾作《离骚》自述其志向和遭遇。这里以屈原自比,表明自己并不追求名利,也不追求高远的理想,而是安于现状,随遇而安。

婆娑应伴康衢叟:婆娑,指姿态优美。康衢,指平坦宽阔的道路。衢,通“衢道”。这里的康衢叟,是指那些悠然自得、逍遥自在的老人。

共庆尧年甲子春:尧年,指美好的时光。尧年甲子春,意谓共度一个美好、充满生机的春天。这是对国家和时代的祝福,也是诗人对自己的人生态度的一种写照。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岁暮放衙后,归寓口占的。宣武门南十丈尘,指的是京城中车马喧闹、尘土飞扬的景象;郎曹退食暂间身,则表达了自己暂时放下公务的轻松自在。尽多陆海浮沉客,争似云霄啸傲人,表达了自己与那些四处奔走、浮沉不定的人相比,更愿意做一位超脱物外、啸傲风尘的人。安命何须寻季主,问天那更学灵均,表达了自己对于命运和天命的看法,认为不必去寻求季主那样的隐士,也无需去学习屈原那样的理想主义者。婆娑应伴康衢叟,共庆尧年甲子春,则表达了自己愿意与那些悠然自得的老人一起度过这个美好的春天,共同庆祝国家的繁荣昌盛。整首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充满了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人生的态度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