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庠敬老首乡耆,八秩华龄共祝釐。
齿德俱尊今柱石,清高无比古宗彝。
宦途扬历才惊世,泮水重游行可师。
循吏儒林应合传,此邦祭酒复奚辞。
壬申十二月四日陶社消寒第一集分呈众览二十首缘起
虞庠敬老首乡耆,八秩华龄共祝釐。
齿德俱尊今柱石,清高无比古宗彝。
宦途扬历才惊世,泮水重游行可师。
循吏儒林应合传,此邦祭酒复奚辞。
注释:
- 壬申:指的是农历的壬申年,即1672年。
- 十二月四日:具体日期没有给出,但通常指的是农历十二月初四。
- 陶社:可能是指陶渊明的诗歌社或类似的文学社团。
- 消寒第一集:可能是一个特定的聚会或活动,旨在在寒冷的冬天中寻找乐趣。
- 分呈众览:将作品分发给众人阅读和欣赏。
- 二十首缘起:可能是一首诗的开头或序言,提供了对接下来二十首诗的总体介绍。
- 虞庠:可能是指一个人的名字,或者是某个地名、机构名等。
- 敬老首乡耆:表示尊敬老年人,强调乡村中的长者地位。
- 八秩华龄:指八十岁高龄,意味着年纪已经很大了。
- 共祝釐:祝愿长寿。
- 齿德俱尊:同时拥有高尚的品德和年龄的长者。
- 今柱石:现在像柱子一样稳固和重要。
- 清高无比古宗彝:形容其人清廉且崇高,如同古代的楷模和典范。
- 宦途扬历才惊世:在仕途上有着非凡的能力,令人惊叹。
- 泮水:古代的一种学府,此处可能指的是孔子的弟子们聚集的地方。
- 行可师: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
- 循吏:遵守法律,办事公正的官员。
- 儒林:指儒学学者群体。
- 此邦:这里指代自己所在的国度。
- 祭酒:古代一种官职,负责祭祀。
赏析:
这首诗以“壬申十二月四日陶社消寒第一集分呈众览二十首缘起”为题,表达了作者对于乡村中长者的尊敬和对其一生的赞美。作者通过描绘长者的品德、智慧和在社会中的地位,展示了他们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同时,通过对长者的描述,表达了对老年生活的尊重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整体来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长者的敬意和对传统文化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