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名孺泽孔长,濂溪氏族盛江乡。
逵鸿振羽仪宾馆,海燕和鸣入射堂。
才识到今推艺苑,文章自昔重胶庠。
西郊十里寻芳草,出郭先闻翰墨香。
壬申十二月四日陶社消寒第一集分呈众览二十首 缘起
理学名孺泽孔长,濂溪氏族盛江乡。
逵鸿振羽仪宾馆,海燕和鸣入射堂。
才识到今推艺苑,文章自昔重胶庠。
西郊十里寻芳草,出郭先闻翰墨香。
注释:
壬申年,即公元1522年。十二月四日,是诗人参与陶社消寒诗会的日子。陶社,又称“陶唐社”,是一种古代文士聚会的场所。
理学名孺泽孔长,濂溪氏,指的是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以及朱熹等人的家族。他们世代相传,学术成就卓越,影响深远。
逵鸿,指大雁南飞,喻指南宋朝的理学思想传播至全国各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海燕和鸣入射堂,海燕,指燕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和和谐。它们在射堂(古代学堂)中飞翔鸣叫,寓意着学问和才华的传播与交流。
才识到今推艺苑,文章自昔重胶庠,这里的“才识”指的是个人的才华和学识。而“艺苑”则是指各种艺术和技艺的汇集之地。“文章自昔重胶庠”中的“胶庠”指的是古代的学校或学宫,强调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西郊十里寻芳草,出郭先闻翰墨香,诗人沿着郊外的小路寻找美丽的花草,而当他走出城市时,已经能够闻到书卷和笔墨的香气。这描绘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和文化氛围的热爱和向往。
赏析:
这首诗是陶社消寒诗会的序言,旨在表达对理学名儒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文化艺术的重视。诗人以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理学名儒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影响力。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美和文化氛围的热爱和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